日期:2020-06-10 23:28:04
(84)
先來看看包拯。
公元1044年8月,正是仁宗慶曆年間,包拯擔任賀正旦使,奉命出使遼國。包拯,時年45歲,擔任監察御史。
看看地圖,從中原腹地的河南開封到塞外蒙古草原,這是一條數千公里的漫長路線。歷經三個月,包拯經過長途跋涉,頂著越發凜冽的寒風,途徑遼南京、中京,抵達了上京城,向時年28歲,登基已13年的大遼天子、興宗皇帝,恭賀新年。
當時的包拯,已是大宋政壇的明星,在朝廷上下頗有聲望。遼人聞其大名,對他頗為敬重,一路上殷勤備至。不過,在客氣的背後,雙方也都有著政治上的考量。
使節和接伴使之間,在禮儀性的事務之外,都擔負著瞭解對方虛實、探聽軍情民情的職責。當時,遼興宗年輕氣盛,有宏圖抱負,言談之間對大宋頗有不屑之意。遼人的態度,被包拯敏感地捕捉到了,讓他頗感不安。回朝後,他根據在遼地的所見所聞和細心觀察,上書朝廷直言不可懈怠邊防,還特別就代州(今山西忻州代縣)邊境防務問題提出方案,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包拯面黑嘴嚴,遼人一無所獲。而遼方在代州方向的小心思,卻被包拯識破。訊息傳回大遼,遼國君臣對包拯更加敬重了,邊境上的小動作也有所收斂。
再來看看大文豪歐陽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