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周報?趙詠春?”
沒有什麼交際啊,況且山東最大本地的報紙是《山東快報》才是,至於週報?根本就沒聽說過。
撕開信封,王樹仁展開了信,然後拿信看了起來。很快,他看似沒有波瀾的表情變得嚴肅且認真起來。
當放下信後,他的心時久久不能平靜,他抬起頭,對助理說道。
“立即定張去濟南的火車票,我要去趟濟南。”
實際上,在這幾天,抵達濟南的並不僅僅只有《公議報》的王樹仁,有多家知名報社的總編,都在在收到信後,第一時間趕到了濟南。六天後,在濟南一座頗為豪華的飯店包廂裡,王樹仁看到了不少報界的同仁,《明報》總編孫渭也到了。
今天的這場聚會,甚至可以說是大明報界的一場盛會,幾十家報社的總編都趕到了這裡。
而眾人討論的話題非常簡單,就是趙詠春在信中提到事情——作為記者的他們有責任記錄歷史,記錄發生在各地的暴行。
“諸位,首先,我必須要說明,之所以提及此事,並不是為了煽動仇恨,而是為了記錄歷史,讓後世人能夠從史書中看到祖先的遭遇,看到甲申陸沉時發生了什麼,看到我們的祖先是為什麼而抗爭?僅僅只是為了發冠?還是為了保全我們的文明?是什麼驅使著他們選擇抗爭,又是什麼驅使著那些流寇迴歸大明,成為大明的中堅,是官職的驅使嗎?”
作為東道主的趙詠春,一一表述著他的觀點,也正是他的這些觀點,讓所有人都來到了這,並沒有因為《山東周報》是一家小報紙,而拒絕了他的邀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