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情報,奴虜每每行軍打仗時,都會使用這種盾車,放置於部隊前方,以盾車為移牆,士兵與牆兵列隊放銃,有盾車抵擋,十丈外,銃彈往往無法洞穿盾車……”
在張金生解釋之餘,朱明忠已經走到那幾輛盾車前,看到盾車前方厚達到一尺半的盾牌,不等他說話,戴梓這位前工部尚書戴蒼的兒子,六年前於清河書院皆業後,一直從事軍械製造,在三年前出任大明的軍械總監。
“陛下,你看奴虜的盾車前盾分為多層,第一層為數層竹管,然後中間夾鐵板,然後又是數層竹管,後再加鐵板,臣曾試驗過,如此分為數層,十丈外銃彈打上去,即便是偶有穿透,也不會有太大損傷……”
在戴梓解釋的時候,朱明忠的眉頭一挑,這種結構他並不陌生,類似於後世的間隔裝甲,第一層的竹管讓彈丸扭曲變形,撞到夾層鐵板上的時候。就已經是力度大損,接下來的竹管會讓它進一步變形,等打到最後一層鐵板的時候,往往也就沒有力氣了。
古人也是有智慧的嘛。
或許,他們並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但是朱明忠仍然有些好奇,是什麼驅使著他們搞出了這樣的“發明”,是經驗,還是什麼?
“先打上幾發試試。”
其實,都不需要看,朱明忠也能猜出來結果,果然,幾聲銃響之後,100尋開始,直到30尋,也就是差不多30米的時候,才能銃銃擊穿盾板,然後再擊穿後方的那塊厚約一寸的松木板,在30尋外,往往要靠運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