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很多時候,社學是培養不出秀才,舉人的。很多人讀完社學後,仍然只是一如以往的生活,他們不是“讀書人”。
在滿清被擊敗,大明中興,年號變成了興乾之後,社學再次受到了重視,於大明那會不同的是,除了社學的老師學生免除徭役外,朝廷還給社學的老師發放祿米——一月2石米。米糧不多,但是卻也足夠老師和家人維持生活,而社學的束脩也限制在50-100文,根據地區的不同,由地方官府決定。官府的扶持是有代價的——重新恢復了舊制度。甚至有了些變化。
“子女年八歲至十有四者入學,約正、約副書為一籍,父兄縱容不肯送學者,有罰有司”。
按律所有的孩童無論男童女童都要入學,而老師的祿米是由漕糧支付,為了爭取百姓對於遷都的支援,朝廷將漕糧改為社學老師的米糧!
不過這個變化對於李龍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已經過了二十歲,不但超過了入學年齡,而且也早就讀完了社學。
“所以錯過了機會啊。”
他有時候會這樣感慨道。沒能入學的原因一方面因為年齡的關係,另一方面還是因為家境不好的關係,畢竟如果家境好的話,他本來是可以讀私熟的。
在此之後,六安又開設了學堂,學堂和清河書院一樣,是教實學的地方。同樣李龍也沒能進去,因為學堂是要收費的。不僅如此,李龍的每天都是在店裡當夥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