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每年要調運數百萬石糧食到北京等地,因而修造漕船成為明朝的軍國大計。永樂七年,平江伯陳瑄督漕時,在山陽、清河之間的運河沿岸建起了漕軍各衛所造船廠房,“令各衛所官旗鱗次而居,以為造船之所”。這裡地處大運河與淮水交匯處,南接長江,東近大海,為“江淮之要津,漕渠之喉吻”,對明朝的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所以船廠選址有更高層次的戰略考慮,木材採辦之遠近,反成次要因素。久而久之,儘管清江漕船廠下設京衛、衛河、中都、直隸四個大廠,共八十個分廠,但規模最大的仍數清江漕船廠,別的不說,便是這沿岸23裡的廠區,便足以證明其規模。
即便是見慣了世面,在後世見慣了大型工廠的朱明忠,同樣也為眼前這龐大的船廠而驚訝。
“三代以下,國用之資莫大於漕運,漕運之器莫大於舟楫!”
置身於漕船上,看著那沿岸綿延數十里的船廠,戴蒼的感嘆引得朱明忠的一陣贊同。
正是由於漕運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漕船是運輸漕糧的重要工具,所以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漕船的修造與維護,而這規模宏大的清江漕船廠,就是明證。沿岸數十里的廠區中有千百間料棚,那些料棚之中盡是堆積如山的木料。而在廠區之間還可以看到數十艘已經停工的漕船。
“經略,目下因為漕運斷絕,所以這漕船建造自然也就停了下來,想來將來幾年我大明一日不復京師,這漕運自無恢復之可能,即便是軍糧物資轉運,便是現在的漕船即已可以使用,可這清江數千船工又豈能終日無工?若是如此,船工及其家人以及這船廠附近數萬百姓又何以為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