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門,早於唐宋之時,兩淮鹽場就已有灶丁,世代世襲,至我皇明承蒙元制,施行“編籍”,而灶丁作為在編戶籍人口被稱為“灶籍”,與匠籍、軍籍性質相同,同為我朝三個特殊的戶籍。凡是被編為其中一籍者,其身份即成為世襲,不得更改。而在三者當中,又以灶籍,有時也稱之為灶戶的地位最低,與倡妓、戲子、奴隸等同被視為踐民。數百年間,灶戶可謂是受盡官吏和鹽商的盤剝,加以自然災害和軍輸頻仍,往往難以度日。”
進入鹽場之後,騎馬跟在朱明忠身邊的吳品亞他說道著“灶民”,這個他不曾瞭解的特殊的群體,一個同樣被視為“踐民”的群體。
“清虜入關後,仍施以“編籍”傳統得以儲存。“凡藉有四曰軍、曰民、曰匠、曰灶”,但在清虜入關第二年,即廢除匠戶,但灶戶依然如此。清虜之所以要維持灶丁的戶籍不變,原因不外:一方面是為了確保鹽業生產有足夠的人力,保護鹽課收入不受改籍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灶戶私賣。所以,目下仍然是但“食鹽官榷,灶業世襲”,而民籍之外,唯灶丁為世業”,灶丁被要求單獨立籍,而且按規定還不準脫籍流徒……”
騎於馬上,看著路邊那草棚下面與爐邊煎鹽的男男女女,朱明忠的眉頭緊鎖,他壓根就沒有想到,兩淮鹽場製鹽居然會這麼落後,居然還在用這麼原始的製鹽方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