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是虜兵兇狠悍不畏死,也有人說大明朝的戰略有問題,應該先與清廷達成某種程度的和平,消滅了內部的反賊之後再騰出手來和清廷開戰,極力避免兩線作戰的壓力。
這些戰略層面的問題,當然眾說紛紜,至於具體到戰術層面上,則更是總結出了數不清的觀點。
但是,今天的蔡流雲卻聽到了一個聞所未聞的概念:動員能力。
“大明雖有億兆生民億兆財富,軍隊數以三百萬計,然動員能力不足。”
“龐大的人口數量和社會財富根本就動員不起來,並不能用到實處,往往就是虛耗糧餉空擲兵力,完全就是一盤散沙。反觀虜方,雖人口不過二十萬,兵力不過數萬,卻能夠完全動員起來,集中於一處。”
從社會動員能力上來看,無論當年的愛新覺羅家族的手法有多麼粗糙,卻是事實上形成了強力的動員能力,每次作戰都是傾盡全力擊破對手的某個節點,這就註定了勝負的歸屬。
無論大明王朝擁有多麼強大的實力,如果動員不起來,那麼一切都是零。
社會動員力,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概念。
“為何會出現動員不力的情形?這就得說起社會結構了。”
敵我雙方的社會結構完全不同,導致了方方面面的巨大差異,這才是真正從根本上盤點已經過去的明清戰爭,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上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的核心。
這種思想教育,和張啟陽的民族論無關,完全就是最客觀的分析和評判,徹底顛覆了蔡流雲的三觀,讓他們對歷史和當代史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