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明朝的困境。
遼陽,是拿下遼西的跳板,也是為未來可能謀取中原的基礎,它無疑就是讓後金以及以後的清朝登上歷史舞臺的一張至關重要的入場券,遷都遼陽意味著後金的戰略路線是“遼西——山海關——關內”,而回到赫圖阿拉後金的戰略路線是“遼陽——遼西——山海關——關內”。
於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努爾哈赤向他的手下重臣們提出了要建都遼陽的想法。
結果大家的意見出乎努爾哈赤意料,與會的後金高層全體一致反對,表示金窩銀窩不如自家草窩,富貴不還鄉這是忘本。大家現在日子搶掠的富足了,沒必要瞎折騰了,就這麼滴吧。
其實說全體反對也有點誇張,準確的來說也就八旗有六旗反對“而已”。支援自己的只有自己的正黃旗鑲黃旗,還有一個老八皇太極他的正白旗。
這件事情就難辦了。
難辦的原因就是後世那種清朝的辮子皇帝,站在高高的御案之後,大手一揮乾綱獨斷的情景,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出現。
努爾哈赤所帶的女真部族,是從野蠻的部落聯盟走出來的,雖然現在努爾哈赤也算是一個皇帝,但它的從上到下的架構依舊沒有脫離部落聯盟的影子,也就是說還沒有徹底的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
所以才有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五理政大臣,八王議政,十王議政等等,在這一段時間,大家依舊沿襲著,有什麼大事情一群部落酋長坐在篝火邊,一邊喝酒一邊商量,互相妥協互相制約之後,才能決定大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