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紳們是參與不到這油水的分割之中,他們的利潤是在於低買高賣,大斗進,小鬥出。透過操縱著地方的糧食貿易,他們也是個個賺的腰肥體寬,尤其是大批在災年破產的自耕農出現時,也是將他們的利益達到最大化。左手將自耕農賣地的錢給對方,右手對方就得把錢交給自己納賦。
而縉紳們只需要從中活動一番,就可以將這個自耕家原本要交納賦稅的田地變成無需納賦,除了在官吏間活動的那筆錢之外,這種行為等於是白白得到大批的田地。
這還是地方縉紳們有良心的才會如此,許多縉紳連這活動的錢都不想拿出來,尤其是到了崇禎十年後,大批流寇已經形成之時。縉紳們乾脆不再買田,坐等自耕家們紛紛破產加入流寇之後,再給他們辦理一個通賊的名義,直接將他們的田地收納腰間。
要說,明末的縉紳絕對算是聰明的。但人往往一聰明的過了頭,也是會變得蠢笨如豬。事實上,流寇所過之地,殺伐最重的也是這些縉紳們,因為兩者的矛盾實在已經是不共戴天。
而李員外自然也是這些縉紳之中的‘佼佼’者,從李家人拿出來的鬥就可以看的出來。許多人都是有些苦笑的看著那明顯比一般的斗大上一圈的鬥具,人人都是心中暗暗怒罵。
照這樣的鬥來說,李家收購的一石米至少要比別處要多上兩鬥,在這種災年,多付出兩鬥米,很可能就是全家要提前斷糧近一個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