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客氣地說,如果沒有王安,李選侍把朱由校隱藏起來作為談判籌碼,朝臣最後很可能不得不妥協,滿足李選侍的政治訴求。而李選侍和鄭皇貴妃一旦成為太皇太后和太后,那麼晚明歷史的走向很可能就會發生改變。
這是王安決定歷史走向的一次舉措,也是為什麼後世常常把他放在大明權宦之列的重要原因。
王安在朱由校登基後,其實也還風光了一陣。但天啟元年五月的時候,王安婉拒了熹宗任命他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命令,之後便被言官彈劾,被充軍到南海子的淨軍,隨後不久便被殺害。
史書裡對於王安最後的倒臺只有寥寥幾句,簡單的說就是魏忠賢和客氏要迫害王安。但這個說法實在是過於簡略了,連基本情況都沒有交代清楚。
高務實記得,彼時朝廷的內閣首輔葉向高在評價王安的時候,曾有“上英明欲自操斷,憎安剛劘嚴切,繩束舉動不自由”之句。
也就是說小皇帝想要自己掌權,但王安這個人性格剛強,對小皇帝管束很嚴,讓小皇帝覺得自己很不自由。
往好了說,這是王安作為“先帝心腹”對宛如子侄輩的小皇帝嚴格要求;往壞了說,那就是王安亦不能免俗,最後終究想凌駕於皇權之上。
總之,魏忠賢一門心思哄著皇帝玩耍,皇帝越愛玩,他就越好擅權;王安卻希望按照他心目中的明君模樣來塑造和要求皇帝,反而激起皇帝的反感,這大概就是他最後滅亡的真正原因。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