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只說面積,兩個省在後世的耕地面積大概就是110萬公頃,大概相當於16.5萬頃。不過後世因為城市化、工業化等等緣故,耕地面積其實反倒不如農業時代那麼大。
即便就按照16.5萬頃耕地面積來看,高務實實際上也只劃給皇帝不到一半的“可墾良田”,剩下的部分也夠他做其他安排了。
當然,這都不是當務之急,因為當務之急其實說到底還是缺人——當地土著在種田這種事情上,高務實是真心瞧不上的,他們實在太懶散了,在最典型的農耕民族眼裡完全屬於浪費土地資源的那種水平。
所以“南洋群島”嚴重缺人,而且擺明了說就是缺明人——甭管是漢族還是漢化程度較高的一些少數民族都行,反正去南洋種田都屬於降維打擊。
問題是高務實現在“搞人”的難度也不小。他又不能隨便拉人上船,幾乎只能等災民,還是那種朝廷實在賑濟不過來的才行,而這種災民往往拖家帶口,有時候一家七八口人,真正的勞動力能有兩個就算不錯了。
拖家帶口當然有拖家帶口的好處,那就是到了南疆、南洋容易紮根,不容易有“衣錦還鄉”非要回家鄉置業的麻煩。
而壞處就是開墾的壓力緩解得不夠快,至少需要兩代人才能有“擴大生產”的能力,此前只能勉力維持京華劃分給他們的基礎地。
不過,高務實幹這個之所以問題重重,歸根結底在於他是“臣”,不能隨意把皇帝的臣民給弄去海外不回來,但如果皇帝自己去做這事就無所謂了——何況皇帝未必需要把普通百姓弄過去種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