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申時行轉而向蹇達詢問:“倭寇狡詐,生性殘忍,若不能擊敵要害,必難速攻得勝。聽聞倭寇所持鳥銃威力不弱,且倭軍有半數持此火器,我軍所長者則是火炮眾多而騎兵更雄,我看揚長避短也能在戰場之上減少傷亡,不知少司馬有何見教?”

蹇達答道:“我軍火器總體皆佔優勢,只是倭寇相對精於火槍,在火槍上與我差距略小而已。至於火炮及騎兵,則正如首輔所言,是我軍大勝倭軍,這也正是李如松出兵之時一舉奪回四道之根由。”

周詠聽罷則補充道:“蹇公所言不虛。首輔明鑑,我軍此次不僅遠近火器皆勝倭寇,且攜帶了大量舊式火器,可以發揮餘熱,這些火器雖然已顯老舊,卻適用於北兵突進作戰,仍有可用之處,實在不行也可作為援助下發朝鮮軍中應急。

另外關於南北之爭,實則南北兵各有所長,此次選調皆是久經戰陣磨礪之精銳,從戰報來看,倭寇野戰即便集中數倍兵力也萬難勝我,因此只要據城堅守,相互支援,便至少可以確保戰線穩固。此時我與倭寇皆在等待戰機,同時也是等待開春轉暖方便作戰,此時首輔還是當以鼓舞宋應昌為佳。”

眾人議定,申時行隨後總結道:“兩軍對峙互為顧忌,正是等待良機以用奇計之時,糧道、帥營、疲兵、軍械、或誘敵圍殲或包抄突襲其震動全域性之地,皆是破解對峙之法。我等遠在千里之外,難知朝鮮瞬息之變,惟有寄希望於宋應昌能扼守險要,把握戰機,打破僵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