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他的內心,他還是知道,自己在國內佈局的種種措施,還是需要時間來積累功效。就比如說番薯的推廣,雖然能種出來,但品種的選擇,儲存,如何多產,怎麼樣才能豐收,就不是憑著徐光啟留下的經驗就能全部解決的。是需要時間去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才會大爆發。
至於土豆和玉米這些對環境要求更高的,徐光啟在世時又沒有專門去試驗再寫出經驗總結的,在推廣上就更難了。這個任務,雖然交給了陳玉龍去做。但大明疆域廣博,也還是要各地多種幾年後積累經驗才行。
由此,崇禎皇帝知道,至少在這幾年內,大明的救災,最關鍵的是糧食問題。而這,還是要靠鄭家船隊從南洋那邊源源不斷地運糧食回來。
應該是從去年開始,鄭家就開始大規模地運輸糧食到大明瞭。不管是大明國內糧食的救災,還是東江軍的糧食,甚至關寧軍的糧食,都是有很大一部分靠了鄭家在輸血。
崇禎皇帝有點擔心,這樣的事情,在原本的歷史上是沒有的。如今既然大規模地從南洋運來糧食,這個事情將不可避免地產生蝴蝶效應。也不知道這個蝴蝶效應會怎麼樣,對大明是好是壞?影響又多大?
如果南洋那邊糧食出現問題,不能再輸入糧食的話,那對大明就有很大的影響了。比如救災抗災是個問題,和建虜戰事又是一個問題。
想到這些,想著糧食制約著大明中興。甚至完全可以說,大明中興與否,就在於糧食是否夠吃。而這,目前還要靠南洋那邊才能解決。這讓崇禎皇帝有一種感覺,他的脖子被人卡著,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人勒脖子?又或者,不會勒?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