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崇禎皇帝記得,從後世總結地一份論文中,說大明朝亡於白銀,亡於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般來說,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資總量的豐富,對應的貨幣必須要增加。就比如,貨物增加了十份,那麼貨幣也要增加為十塊,如此才能對應一塊貨幣買一份貨物,保持正常的兌換關係。
可要是貨幣沒有相應增加的話,那一塊貨幣就等於買十分貨物(這個買也可以理解為對應關係),相當於貨幣的價值其實提高了十倍,這是有問題的,就是貨幣增值。
而明末就存在這種貨幣增值問題!
因為大明的銀礦,甚至包括銅礦全都稀少,而大明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其實已經相當繁榮,社會上的貨物總量已經較開國之初增加了很多倍。
原本的時候,大明透過對外貿易,貨物輸出給歐洲各國還有倭國等國,換來了很多白銀。可以說,當時全世界的白銀都在流入大明,使得大明的貨幣還勉強跟上貨物的增加,並沒有讓貨物和貨幣發生嚴重失調的現象。
可是到了大明末期的時候,倭國開始閉關鎖國,禁止和外部交易,就減少了白銀的流出。而歐洲開始了三十年戰爭,各國之間開始打得你死我活,軍費激增,因此都限制了白銀外流。
這兩種原因之下,流入大明的白銀就急劇減少,頓時就引起了大明貨物和白銀的比例失調。
另外,還有傳統的原因,就是大明官紳,包括普通百姓喜歡把賺來地銀子都藏在地窖裡,並不用在市面上的流通。因此就更是加劇了貨物和白銀比例的失衡。至於地區間地白銀數量的失衡,比如江南白銀多,西北白銀少這種就更不用說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