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將那爐子包起來?如此露著不是浪費煤麼?”朱慈烺指著露在外面的火爐。
這款犁機的設計更像是老火車頭,爐室暴露在外正是為了散熱,避免操作人員被高溫困擾。
徐梁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圍觀民眾之中突然發出一陣喝彩,原來是這犁機轉了一個大彎,從另一頭再次犁了回來。眼看著自己忙活半天的工作量被如此輕鬆地完成,誰能不感到興奮呢?
朱慈烺也很快將技術問題拋諸腦後,讚歎道:“若是大明村村有此機器,農忙時豈不省力!”
“這機器吃水吃煤太厲害,不產煤的地方用它實在不便。”徐梁道:“朕是想將他用在遼寧和海西,那邊土地寬闊,又是產煤之地,正好開墾出來作為大糧倉。”
徐梁知道另一個時空開發北大荒的熱血故事。
在那個故事裡,年輕的新朝廷調集十萬軍隊開墾北大荒,雖然打出了“機械化”的招牌,但那時候的國家一窮二白,拖拉機、汽車要什麼沒什麼,墾荒軍隊住的茅棚還不如目今明軍的營房,不照樣將東北變成了中國的重要糧食產區?
如今犁機雖然不多,但大明人口也只有一億三千萬,還有湖廣、安南、暹羅等糧食供應地,對東北的糧食需求並不迫切,完全可以慢慢來。
犁機的誕生佔據了和北方報紙的絕大版面。
這些報紙在一個月後才傳到了海西布政司莫溫河府永明縣城,不過拿著這張報紙的年輕人卻眼都不眨地跳過了相關報道,迅速翻著版面,直到他看到了一塊豆腐乾大小的報導,方才定睛細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