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二是整頓吏治。宋太祖非常重視選拔人才。乾德二年(公元964年)一月十五日,宋太祖下詔稱:“原來設定的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經學優深可為師法、詳閒吏理達於教化等三科考試,一併交由地方州府呈送吏部,考試三道論文,限三千字以上,而至今無人應試,難道真正的人才恥於與眾人一起考試,不想在有關部門面前展示,一定要當面給朕說嗎?從今往後,不限內外官員、有前朝身份的以及平民百姓,一律允許大家直接到宮門前自薦,朕將親自予以考試。”他還十分關心後補舉子們的生活,他發現這些備選舉子們大多都生活貧困,就下詔吏部流內銓可以一年四季進行任用官員,又命翰林學士承旨陶谷等人會同吏部官員認真制訂人事資格晉升以及參選條件。吏部流內銓是個名詞,也是個具體的部門。曹魏確立九品中正制以來,歷代沿襲,把官員分為九品,隋朝一品至為流內,未入九品者稱流外,吏部銓選也有流內、流外之分。唐朝前期,流內六品以下的中低階文官由吏部尚書和吏部侍郎掌選,分為尚書銓、中銓和東銓,吏部尚書主管的六、七品的任命考核,稱為尚書銓;兩個吏部侍郎主管八、九品的,稱為中銓和東銓。流外亦稱小選,是指流外九品吏職的銓選,由吏部郎中專掌。五代時期,天下大亂,地方藩鎮自行徵辟的州縣官、幕職官數量大增,到朝廷參選的人逐漸減少,到後唐天成年間,遂把吏部三銓合在一處辦公,“流內銓”一詞也由此產生。吏部尚書張昭與翰林學士承旨陶谷一起負責人事工作,陶谷誣陷左諫議大夫崔頌向給事中李昉求情,想讓自己的親戚當東畿令,還引張昭來作證。宋太祖召來張昭詢問,張昭知道陶谷的為人,就在宋太祖的跟前取下帽子,厲聲指斥陶谷欺君。此時,陶谷正得到宋太祖的寵信,宋太祖見張昭這副舉動,很不高興,三月一日,將李昉貶為彰武行軍司馬,崔頌貶為保大行軍司馬。張昭遂再三上書請求退休,宋太祖答應了。張昭擔任吏部尚書期間,凡是七品以下的京官還由吏部考核任命,等張昭退休以後,暫由其他官員代行,不久又變更了舊制,凡是京官吏部不再考核,全由中書、門下省直接任命,而地方節度使的佐官,則全部由吏部考核任命。《老學庵筆記》記載,唐朝自輔相以下都稱為京官,常參者稱為常參官,未常參者稱為未常參官,宋朝初年,常參官也參加朝覲,稱之為升朝官,不參加的稱京官。同年二月和五月,宋太祖還批准實施了竇儀、陶谷等人起草的《新定四時參選條件》、《少尹幕職官參選條件》,詳細規定了進士等科及第後的晉升渠道、階梯。七月,宋太祖又擔心吏部在選拔官員時只按資歷、不講實績,又下詔命令吏部,從今往後,在日常升遷、轉任時,發現候選官員在任期間工作突出、沒有犯錯,其人又有才能的,將名單上報給中書門下省核實後,呈給皇帝,予以提拔。八月,權知貢舉盧多遜又上言稱各地推薦計程車人人數太多,遂制定了發解條例及懲罰辦法,宋太祖下詔實施。同時,宋太祖還要求各地節度使不得舉薦最初入仕的人擔任掌書記,必須歷任兩屆、確有文學才能的,才可以向朝廷推薦。過去,皇帝在內殿舉行朝會時,臺省官、金吾將軍作為皇帝的侍從,在百官之前橫向站立一排,宋太祖見太子太保王溥竟然站在拾遺、補闕身後,說道:“王溥,是前朝宰相,豈能如此!”遂命令這些官員在朝會時也分為東西兩班,相向而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