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被提起,他也顯而易見被捲到什麼糟糕的狀況中去。隕石驟然砸向精心烹製的蛋糕,但李溯卻沒有絲毫慌張。
“是嗎,”他說,“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31、31 ...
-
不知道能不能用腎上腺素解釋。
有時候, 百里顰的理智會突然悉數崩斷,像失去控制的摩托車般橫衝直撞, 直到撞毀才算結束。最棘手的是,她不僅不因此感到辛苦,相反對承擔後果的苦頭甘之如飴。
近幾年來, 這種突如其來闖禍並把事情鬧大的陋習才有所好轉。
但是,能改變的只會是習慣。
人的個性是不會變的。
-
返校後,在李溯生日那天,百里顰送了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給他。
政治科的。
在李溯質詢的注視中, 百里顰很坦然地解釋說:“因為我想, 買生日禮物的話,要麼挑對方喜歡的, 要麼選對方需要的。”
喜歡的她買不起。誰叫動物圖鑑是全綵的, 又是科學類書籍, 光是定價, 對一般高中生而言就高不可攀。
所以她選了這位考試政治從未超越過60分的年級第一當前最需要的東西。
人生中第一次收到禮物卻感到這麼不爽。
李溯沒說話, 只默默把那本輔導書接過去。就在這時,百里顰試探著問:“那個, 你還收到了別人的禮物嗎?”
比如班長的。
比如香水。
比如班長送的男士香水。
上課鈴及時打斷了李溯的回答。
這些天來,前座的李溯起身去小賣部,後座的百里顰便拍案而起:“我跟你一起。”
李溯去老師辦公室, 百里顰跟著起身:“我也去。”
李溯去找冉志因說個話,百里顰也要去:“我們一起!”
直到李溯某一次課間突然起身,百里顰放下手頭在做的習題也站起來說“等我一下, 我也要去”的時候,他回過頭來,言簡意賅地推辭道:“我去男廁所。”
在那之後,李溯、冉志因和胡姍還在學校食堂一起吃了一次午飯,但過程並不像他們以往的發小聚會那麼快樂,因為多了一個人——
百里顰笑著說:“艾琳今天要去英語老師那裡,小可的媽媽來了,所以我跟你們一起吃可以吧?”
李溯對這種事本身比較隨便,點點頭就答應了。胡姍氣得要死,又不好當面發作。冉志因則只有打哈哈的份。
餐桌座位的分配和那天在李溯家一樣。與冉志因坐一冊的百里顰不打算自討沒趣,所以全程沒插入他們的話題,專心致志挑著水煮魚裡的香菜。
不過她一個勁挑食的行為卻吸引了李溯的注意。
冉志因和胡姍正在談論舞蹈節目的事。李溯向來胃口一般,點的水煮魚原封未動。他換了一雙新筷子,百里顰把香菜挑出來的同時,他則把自己那份裡的魚片夾到她盤子裡去。
他倆一個往餐盤外挑一個往別人盤子裡挑,動作一致,不知不覺引發同桌其他人的沉默。
冉志因問:“溯仔啊,你都不問問百里肯不肯吃的嗎……”
百里顰率先萌生的想法是——為什麼不吃?不吃白不吃。魚片多好吃啊。
但開口的是李溯。
“她和我都相親相愛了,”李溯淡淡地說,“分個菜而已,算不了什麼吧?”
他看過來時,百里顰恰好夾著魚片送進嘴裡。
她用力點頭。
吃完飯後,胡姍索性開門見山,向李溯開口:“我要回家一趟,你送送我吧?”
提到她家,李溯的神情略微變了變。
他問:“要不——”
胡姍搖頭。進一步和退一步都要有分寸,她對此再清楚不過。之前他已經陪她回去過很多次了,這是好的籌碼,絕對不能一口氣用到失效。
“沒事,今天他們不在家。”她說著,笑容裡帶著些許勉強,“應該…不會有事的。”
百里顰不清楚內情,卻依稀感覺出氣氛的改變。她剛想說“我也去”,就被身後的冉志因輕輕撞了下肩膀。
冉志因笑起來說:“大小姐,我送你回宿舍吧。”
她想了想,看了眼不遠處李溯的側臉。
最後還是沒拒絕。
-
“你們關係很好啊。”
穿過操場時,有學生不放過午休時間在踢球。足球撞擊時的聲音很是響亮,百里顰遠眺著享受青春的男孩子們,忽然沒預兆地說了這種話。
“嗯。”冉志因低著頭,慢悠悠地跟在她後邊回答,“我們仨,都認識十年了。”
才十七、八歲的人,十年,已經超過了人生的二分之一。
就是這樣的朋友。
“欸,”百里顰頓時停下腳步,索性靠到操場邊沿的欄杆邊問,“你們是怎麼認識的啊?”
是怎麼成為朋友的呢?
此時此刻,李溯和胡姍正在說些什麼?冉志因想。她很高興吧,終於有了能和他獨處的機會。他送她去校門口,雖說只是那麼短短一截路,但她該有多開心啊。
什麼事,只要和李溯扯上關係,胡姍就會很開心。
而冉志因則是可有可無的。
“我和李溯,就是很普通的同班同學。他那人,小時候就人氣挺高的,畢竟小學生也是外貌協會嘛。”冉志因窸窸窣窣笑起來,語氣破碎,有些像自言自語地說下去,“我的話,也是老師覺得頭痛的那種。畢竟跟誰同桌我都能上課說話,讓我一個人坐,我就跟牆說話——”
本以為無聊的笑話,卻出人意料地讓百里顰笑出聲。
“然後呢?”她問。
“胡姍她……在班上經常被欺負。”
她有一雙不稱職的父母。他們不願在她身上多耗費任何一丁點錢與精力,這樣的孩子,多半是自卑的。
自卑的孩子抬不起頭來,自視為障礙,唯唯諾諾,不敢麻煩任何人。
這種人在集體裡,無異於靶子。
當她開始哆哆嗦嗦一臉“請來欺負我”的表情時,就是在向周遭昭告,她已經準備好扮演“受氣包”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