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6-28 18:58:58
交作業!
話頭轉回來,公元前842年,四面楚歌眾叛親離的姬胡見勢不妙撒腿就跑,連王子靜都沒來得及帶上,朝東北一路逃亡到了距離豐鎬400公里左右的“彘”(考證為山西霍縣),《竹書》載:“十二年,王亡奔彘”,一個“亡”字足以看出此時姬胡出逃時的狼狽。
關於邵公以其子代宣王死的歷史文獻記載:
《國語周語》:“彘之亂,宣王在邵公之宮。國人圍之。邵公曰:“昔吾驟諫王,王不從,是以及此難。今殺王子,王其以我為懟而怒乎!夫事君者險而不懟,怨而不怒,況事王乎?”乃以其子代宣王,宣王長而立之。”很明顯,《國語》裡有著美化和渲染邵公的做法,為什麼會這樣見下文。
《史記》:“彘之亂,宣王在邵公之宮。國人圍之。邵公曰:“昔吾驟諫王,王不從,是以及此難。今殺王子,王其以我為懟而怒乎!夫事君者險而不懟,怨而不怒,況事王乎?”乃以其子代宣王太子,太子竟得脫。”
此處用了兩個“太子”的說法,顯然融於了漢時稱呼,也添加了司馬遷個人見解“太子竟得脫”。
《古本竹書紀年》:“十二年,王亡奔彘。國人圍王宮,執召穆公之子殺之。”《竹書》的記載就比較簡單明瞭了,圍王宮,殺新王,沒曾想殺錯了。《竹書》有個很明顯的特徵,一點都沒有要美化修飾的想法,用詞一般都比較狠厲,或者說比較務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