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0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20-05-15 20:00:35

先把作業交了,免得忘了!

集合了上古時期天文認知精華的天文曆法具有很好的文化交融及衍變軌跡的參考價值,所以本文著的筆墨稍多。那天文曆法演變的路徑可能是怎樣的呢?

夏朝,用的是心口相傳的《小正》,即《夏小正》,特點是:無文字記錄,口口相傳,年有象而無月分;商朝,用的是《夏小正》心口相傳的升級版《殷歷》(成書於戰國),有了卜辭記錄,如貞卜、祭日、廟號,特點是:有卜辭記載,古四分曆,一年十三月;周朝,為表正統和殷商劃清界限,棄《殷歷》改用《夏曆》,聲稱《周曆》(或為後人所稱,無有文物驗證)。《周曆》用的是《殷歷》的改版,其為《歷術甲子篇》的前身,特點是:四分曆,一年十一月。秦朝,用的是《顓頊歷》,實則《歷術甲子篇》的修訂版;西漢初期,用的仍舊是《顓頊歷》,漢武帝時期,由太史令主持,鄧平、唐都觀測,落下閎計算的《太初曆》算是《歷術甲子篇》的完善版本。

遠古時期的文化核心就是記錄星象變化究天人之際的天文曆法,其歷史比人類第二階段的文化核心文字創作更為悠久。一個朝代或許可以透過血與火的方式更替,但文化精髓不會因為血與火突然斷絕,它一定會以人或以物的方式頑強的存續下來。遠古時期,對天文現象的認知完全沒有辦法跳變,必定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觀察、積累和總結,或許成百上千年,又或許更長。探究一個文明或文化的演變,除了遺址和器物,天文曆法或許可作為一項重要輔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