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天道怎麼沒傾向蘇雨婷呢?百思不得其解。
又一想,書裡的劇情是從六歲蘇雨婷重生之後開始的,現在她提前重生了,劇情可能真的還沒有展開。或許,以後會變?
蘇雨婷會開始利用重生,搶奪她的機緣,到底怎麼搶呢?
晩晩好奇,同時又防備著,不管這樣,她都要保護好自己的家人,過好自己的人生。
至於蘇雨婷,不來招惹她最好,如果來招惹她,那也就別怪她了。
“晩晩,你看著大房那邊的好戲吧。”建民有點兒幸災樂禍。
不要怪他對大房的厭惡,老宅那邊做事太過分,不說上房的老太太做的那些兒騷事,就說蘇早早當初推了晩晩那一下,他可是記恨著呢。
他很想去對付大房,可恨了他還小,如今聽到大房那邊的遭遇,他又如何能夠不高興?
老太太竟然還說晩晩災星,他看蘇早早才是那個災星呢。兩人出生到現在,他們二房那是越過越好,大房那邊可沒見他們怎麼被福星光顧呢。
他們就認為,晩晩就是家裡的小福星。自從她出生之後,家裡慢慢的就過好了。哪怕大家都不說,心裡也有數。
不只他們家,李書記家不也是越來越好?還有姥爺家,姨家。
這事,他們自然是不想說出去,說了被有心人惦記了怎麼辦?來個舉報什麼的,好事也變成壞事了。
蘇建民雖然還小,但該知道的,他都已經知道了呢。
“大房那邊,有什麼訊息嗎?”晩晩又問。
蘇建民說:“除了大伯的腿斷了,還有蘇早早惹得那些事情引得大房受了懲罰之外,其他的並沒有什麼事情。”
蘇晩晩聽了,點點頭,也就沒有再問。
至於關於蘇雨婷的事情,她還真的是不太關心,只要知道她過得不好,那就行了。
……
蘇晩晩不想知道蘇雨婷的事情,但是她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是由著建兵和建民兩個人的嘴,源源不斷地傳到了她的耳朵裡。
因為蘇雨婷的原因,大房受到了牽連,最後在運老山叔和大明伯的運作下,倒是沒有被評上黑類分子,但也被執法隊相關人員給予了禁足在下河村的舉動,不許大房那些人離開下河村四處活動。聽說是怕大房那邊真的是什麼跟黑類分子有什麼聯絡的人,這可不是小事。
晩晩不明白為什麼老山叔要去幫助大房那邊,幫他們脫罪。後來一想,又理解了。
兩位幹部,那是下河村的父母官,如果下河村出了問題,那就是他們兩個管理不周,對他們的政績來說,那是非常有影響的。
而且這種影響,還不是一點點小影響,而是非常大的影響。而且對下河村其他的村民也有影響,萬一辦個事情什麼的,那都得不了好。特別是對於下河村那些出外工作的人,特別是跟大房有關係的人,比如蘇勤,比如蘇成才,那都是非常大影響的。說不定,以後考評,或是升職,都可能就會被阻撓。
更不要說對建國建兵建民的傷害了,說不定建國就直接從學校被趕出來了,建兵建民還在農村上學,傷害小點。
這讓晩晩想起了前世的時候在資料中看到的一份報道,就有類似的情況呢。聽說那是一個五歲的小男孩什麼都不懂,在牆上亂寫亂畫,他並不知道這樣會出事。當時就在牆上打了一個“打倒”二字,他並不知道在離著他很遠的地方,牆上寫了某位偉人的名字。
這一下子,就捅了馬蜂窩了,他們一家都被打成了不好的成分,直接就被拉出去了。
後來改革開放之後,這樣的事情被平反了,帽子也摘了,小男孩後來的上學還有工作情況當然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在當時真的受盡了苦難。
還是別被大房連累吧,沒有被定性為黑類分子這樣不好的成分。
時間過了幾個月,隨後晩晩又聽說了,蘇雨婷在四歲那年,上了村小學。
一時之間在下河村引起了轟動,都說她是天上的仙女下凡,那麼小的年紀就已經上學了,而且聽說當時她就想要跳級的,但因為她的年齡太小了,校長並沒有答應。
晩晩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卻笑了一聲,蘇雨婷這是唯恐大家不知道她聰明呢?那麼小的年紀去上學,是天才的同時,難道不容易被人懷疑嗎?
再想想自己,也想要上學,但是她覺得,還是正常些吧,免得被人注意了,在這種敏感的時代,還是小心點為好呢。
過分聰明,並不是什麼好事。太高調的結果,就可能翻船。
一切還是以二房的平安為主,穩步著來,太快了,誰的眼睛不盯著?一舉一動,可能都在別人的眼裡看著呢,對他們又有什麼好處呢?
“蘇早早去上學,爺奶會答應?”她可是記得,老太太一直說,女孩子並不需要上學,都是費錢的,以後又沒什麼用。
怎麼就讓蘇雨婷上學了呢?
又一想,老太太一直都特別的疼愛著蘇雨婷,又怎麼可能會不答應呢?
在老太太的心裡,那可就是福星的表現呢,多聰明啊,一般的孩子做得到嗎?
這次是建兵回答她的:“奶怎麼可能會不答應?蘇早早那可是出口成章,沒有什麼能夠難得倒她的。不管是校長,還是老師,那可是就像撿到寶似的。奶可高興了,一直都說蘇早早是個小才女,不但是個小福星,才學還高,以後家裡還會再出一個女秀才。”
晚晚聽得目瞪口呆,老太太還真的這樣認為?還女秀才?可能嗎?
“真的,奶一直都誇著蘇早早呢,說她是老蘇家飛出來的金鳳凰,以後可是要嫁當官的,以後老蘇家可就指望著她了。”
蘇建民說:“還老蘇家的金鳳凰呢,我怎麼沒見到,反而見到大房因為她倒黴透了。”嗤了一聲,“會讀書就是金鳳凰了?那我們哥仨不是個個都是金鳳凰了?還有建宏哥,現在可是在公社中學上學呢。”
……
時光匆匆,夏去冬來,已經過去了半年。
那個有關於幾家單位聯合起來的子弟小學的事情,似乎又沒有聲響了。
蘇勤去打聽過,都說上面有考量,需要再研究研究。
運輸隊裡的那些正式職工聽說了這件事情以後,也都感覺這事可能要泡湯了。
很快就又過去了一年,就在大家以為這事永遠也不可能再有的時候,聽說這個工作又被重新提了起來。
在縣大會上,很多人都發布了自己的意見,各家單位聯合的這個幹部子弟學校非常的需要,城裡目前就兩個小學,東南西北有多少家庭,又有多少的孩子。很多時候,學校都出現了人滿為患的情況。這個幹部子弟學校那是勢在必行,必須要建立。
這事各位幹部開始了商討,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