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節

熱門小說推薦

劉宗華衣冠劍,策馬從劉景面前經過,他身量不高,卻是方面大耳,容貌雄毅,下巴留著短髭,顧盼之間,甚有威儀,有一種令人心折的氣度。

劉宗瞥見樹下靜立的劉景,面上不由怔了一下,隨即勒馬發問道:“你可是劉伯明之弟劉仲達?”

“弟景拜見從兄。”劉景落落大方的揖道。

“果真是你。”劉宗不禁失笑。劉景在地裡幹了一天農活,此時的形象,用灰頭土臉來形容毫不為過,偏偏他表現得從容而又灑脫,令劉宗心裡大奇,翻身下馬來到他的面前。

劉宗盛名之下,不免讓人心生敬畏,除了劉景,其他人都拘謹的退到一旁。

劉宗直視劉景面孔良久,方才嘆道:“仲達,你與伯明不愧是兄弟,你們倆長得實在太像了。”

劉宗為人自視甚高,族中同輩,能得他另眼相看的人寥寥無幾,劉遠就是其中之一。劉遠下葬之日,劉宗親自掘土為他送行,情誼之深可見一斑。

劉宗上下端詳劉景一番,好奇地問道:“仲達,你這是?”

劉景回道:“家客患腫足病,不能下地,如今耕期已經過去大半,再也耽誤不得,唯有親自下地代之耕田,以解燃眉之急。”

劉宗聽得膛目結舌,半晌才感嘆道:“伯明純孝,仲達仁善,你們兄弟二人都有著高潔的品行,真是令人敬佩。”

“不過是耕期緊張,不得已而為之,當不得從兄盛讚。”

劉宗一陣大笑,手指向馬隊後方的無棚柴車,說道:“為兄最近去瀏陽別業小住,連日來與眾兄弟鑽山入林,狩獵鹿群,收穫頗豐,正打算回去後散給族中鰥寡孤獨,今日仲達正巧遇見,你也領一頭回去吧。”

《禮記》曰:“孟夏之月,毋大田獵。”如今正是四月孟夏,不宜田獵,七月之後才是獵鹿的好時節,不過劉宗顯然不會在意這些。

“那就多謝從兄了。”劉景拜謝。劉宗乃是長沙首屈一指的豪傑人物,能夠和他拉近關係,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沒道理不接受。

“都是自家兄弟,何必客氣。”

劉宗拉著劉景,大步流星來到柴車前,為其挑選一頭品相完好的鹿兒。

這頭鹿是被一箭貫腦,皮毛幾乎沒有破損,賣相極佳,僅這張鹿皮,就價值不菲,劉景再次稱謝。

“仲達,你我並非外人,日後如若遇到難處,一定要來找我。”分別之際,劉宗攬著劉景的手臂,鄭重其事道。

劉景應“諾”。

劉宗家有良田五千畝,耕牛四百蹄,徒附眾多,隨便指派幾人,就能幫助劉景解決耕地問題,但是直到離去,劉宗也不曾提起,因為他隱隱猜到,劉景似乎有藉機揚名之意,那他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望著劉宗策馬遠去的背影,劉景心下不禁嘆道:“如果穿越成此人,哪裡還用苦心謀劃前程,到時候要名有名、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只需露出一點口風,長沙太守張羨立刻就會對其委以重任,將他納入體系,成為長沙郡的統治階層。”

劉景搖了搖頭,斷了心中臆想,吩咐宋氏兄弟將鹿兒放置車上,繼續下地墾耕,這才是目前最要緊的事情。

在田間忙碌一整日,劉景累得全無半點胃口,歸家後便迫不及待返回寢室歇息。躺在床上半夢半醒間,被一陣敲門聲驚醒。

劉景強撐起身,開啟房門,看見他一臉睏乏之色,賴慈很是心疼,出言勸道:“仲達,如果感到難以堅持,千萬不要勉強自己。所謂人無完人,就連孔子也承認:‘吾不如老農’,君子不事稼穡,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多謝嫂子關心,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感到堅持不住,一定會對嫂子說。”劉景微笑點頭。他上一世什麼苦沒吃過,這點累又算得了什麼呢。

“唉。”賴慈早料到他會這麼說,輕嘆一聲,將手中一疊衣服交給他,說道:“你們兄弟倆身量相仿,這是你兄長的短襦、褐衣,你留著穿吧。”

劉景點頭稱好,這些衣服都是便於勞動的短衣,他正好用得上。

“嫂子,別站在門外,進來坐一會吧。”

“我就不進門了。”賴慈搖了搖頭,不願打擾季叔休息,“你把今日下田穿的衣褲拿給我,我一會為虎頭洗衣裳,順便幫你也洗了。”

賴慈出身零陵高門,當年隨她陪嫁而來的丫鬟足有四人之多,然而當時劉家已經衰敗,要養活四個丫鬟絕對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賴慈秀外慧中,沒有令夫家難堪,沒過多久便遣回三人,身邊僅留下一個丫鬟聽用。

去年那名丫鬟患病去世,自此之後,賴慈身邊再無可用之人,她不得不開始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不用、不用……”劉景連連搖頭,嫂子的好意他心領了,他又不是沒手沒腳,哪肯麻煩對方。

見劉景無論如何也不同意,賴慈只好熄了心思,囑咐季叔好好休息,便離開了。

送走賴慈,劉景躺回床榻,頭剛沾到枕頭上便沉沉睡去。

…………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景漸漸適應了高強度的勞作生活,每天日出出發,下地務農,直到日落返回。

晚上,他執筆抄寫《詩經》,俗話說:“眼看千遍,不如手寫一遍。”既讀了詩文,又練了書法,可謂是一舉兩得。

家中伙食也因為族兄劉宗贈送的一頭鹿而有所改善,之前每日頓頓米飯蔬食,吃得諸子苦不堪言,如今終於能吃到肉了。

種稻最上等的農時是三月份,四月上旬只能算中等農時,四月下旬則屬於下等農時。

宋良故意隱瞞病情,著實耽誤了不少時間,令家裡田地錯過了最佳種稻時機,劉景幾人每天起早貪黑,爭分奪秒,拼了命追趕進度,總算趕在四月月中前完工,倘若拖到四月下旬,必定會影響收成。

隨著家裡土地全部耕完,劉景終於能夠鬆一口氣,後面浸種、插秧、薅草、灌溉等等雖說同樣不輕鬆,但時間卻不再緊迫,只要按部就班做就行了。

他若是想輕鬆一些,完全可以像其他族人,或大戶監奴那樣,躲到樹下,指揮傭客幹活。

只是他“躬耕養客”之名剛剛在鄉里九族之間散播開來,若是貪圖安逸,勢必會對他的名聲造成影響,他自然不會因小失大。

不過他每天確實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聊天、發呆、打盹等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還不如藉機多看一些書。

後面的日子裡,劉景每每攜帶書籍出門,閒暇之時,就到樹下休息,讀著儒家經典,悠哉悠哉,好不愜意。

沒過多久,鄉里便流傳劉景“帶經耕鋤,好學不輟”,私下談論起他,都覺得這樣的人應該有更加遠大的前程,實在不該委身農事,浪費光陰。

由此,劉景名聲越來越大。最直觀的感受是,每天往返于田間,不管是劉氏族人,亦或監奴僮客,見到他無不施禮,尊敬有加。

漢代對有德行的人異常敬重,就算是惡如強盜流寇,也不敢輕易傷害有德行的人,認為是不義之舉,會受到天譴。

這天太陽落山之際,劉景坐著牛車歸來,途徑鄰居劉亮家,隱約聽到裡面傳來哭聲。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