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何感嘆道,“光陰如梭,耗費近二月而無進展,無顏回見漢王。”
又一猛士道,“先生,何出此言?九江王已答應叛楚從漢,此次出使之任務,依然完成,為何還在此滯留,當回還報漢王。”
隨何道,“不過陰許畔楚與漢耳,未敢洩也……”
言至於此,隨何長嘆一口氣,陷入那場驚心動魄的辯論。
當時的隨何雖有信心,但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勸動黥布,不過信心是必須要有的。
當時的隨何,不緊不慢,很好的掌握著節奏,“夫楚之疆,足以抵擋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漢,今大王不與萬全之漢盟,而自託於危亡之楚,臣竊(私下)為大王疑惑;臣不相信項王能容忍大王一直坐山觀虎鬥,亦不相信獨靠大王淮南之兵能亡楚。
夫大王發兵而倍楚,項王必留;留數月,漢之取天下,可以萬全。臣自請為大王提劍從漢王,漢王必定裂土而封大王,彼時大王豈會蝸居於淮南,淮南亦必大王有也。故大王敬派使臣進愚計,願大王留意。”
最後黥布只道出三個字,就結束這場會面,“請奉命。”
黥布以為答應從漢後,隨何會立刻回還報漢王,誰知隨何竟依舊居住在招待館,沒有走的意思。
隨何當時想的很簡單,那就是見到黥布發兵再走。
事情不到最後一刻,不能輕易撒手。
口頭上承諾不能盡信,需要文書,但黥布又不願意留下畔楚之文交給隨何帶回漢,這樣也算是個憑證,否則口說無憑,如果黥布發兵還好,不發兵,豈不是白跑一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