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7 06:47:24
NO.348
不過,現在也有學者認為,憲宗時期對河朔三鎮的收復,本身也並不十分徹底—不同於被武力征服的淮西和平盧,河朔三鎮對朝廷的效忠,是建立在節度使本身或主動(魏博)或被動(成德、幽州)的歸附以及大量的金錢贖買的基礎上的,三鎮內部的文化傳統和組織結構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再次脫離朝廷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接下來發生的事,讓我想起了一個段子。
甲:我太窮了,什麼時候能發財?
乙:前半生你註定發不了財。
甲:那後半生呢?
乙:後半生你就習慣了。
在此後的時間裡,大唐朝廷似乎也習慣了河朔三鎮的割據,並將此當成了約定俗成的慣例。
比如,後來昭義(治所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劉從諫去世後,其侄劉稹自立為留後,宰相李德裕力主討伐,提出的理由就是:澤潞(即昭義)國家內地,不同河朔…
由此可見,河朔三鎮的獨立地位,在當時已經被視為名正言順、無可置疑的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廷和河朔三鎮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頗為獨特的關係。
一方面,三鎮節度使盡管稅賦自專,官吏自任,卻仍然需要朝廷的認可才能鞏固其在內部的地位;另一方面,朝廷也需要三鎮為其護衛邊防,抵抗契丹、奚等東北少數民族的入侵…
也許,在後來的唐朝統治者眼裡,河朔三鎮就相當於那時的某種特別行政區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