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要龍顏大怒了。
於是腰幾乎彎到地上,小心翼翼道:“奴才在。”
“去。”昌平帝指了指殿外:“去御膳房,讓他們把高昌國新進貢的那批哈密瓜搬來,給太子榨汁喝。西瓜汁太涼,喝太多容易鬧肚子。”
哈?
心都快從嗓子眼跳出來的王大總管幾乎懷疑自己耳朵出了問題,愣了愣神,才忙不迭答應:“哦哦,是,奴才這就去。”
揮退太醫,昌平帝讓人搬了個繡墩坐到太子對面,決定跟這個敏感又缺愛的孩子好好談一談。
“朕看你眼底烏青,是不是昨夜沒睡好?”
“近來飲食可還合胃口?要不要朕給你從御膳房撥兩個廚子過去?”
習慣真是一種可怕的東西。比如現在,昌平帝越來越習慣對著空氣自說自話了。
“夜遊症的事,怎之前沒聽你提起過?”
“都怪朕,平日光顧著忙政事,忽略了你的心理狀況。”
“朕想好了,這兩日就讓禮部擬個章程,給太子府再多配三名醫官,早中晚都要問脈。”
“太子,朕在跟你說話,你到底有沒有在聽?”
畢竟是威服天下受萬民擁戴的帝王,即使再好脾氣再愧疚,在自問自答近半柱香時間後,昌平帝的耐心也有點耗盡了。
養孩子,真特麼比治理國家難多了。
穆允放下果汁,懶懶一抬眼皮,沒什麼期待的道:“父皇說了這麼多,為何只字不提昨夜大哥造人暗算的事?”
“父皇在怕什麼?怕那事真是我所為,所以心虛不敢問?怕問出來之後,您再也無法面對我這個劣跡斑斑、傷害了您心愛的大皇子的‘前朝太子’?”
“父皇,你從來都沒有真正的信任過我,又何必整日作這副父慈子孝的模樣給外人看呢,您累,我也累。”
“像這次罰跪,咱們銀貨兩訖,彼此都達到了目的,就挺好。”
這些話,隨便挑一句都是忤逆、大不敬,換作別人,早夠殺好幾回頭了,可偏偏是……昌平帝胸痛了一陣,只能自己消化掉憤怒情緒,採用最溫和的警告方式:“太子,注意你的言辭!”
“哦。”
少年從善如流的拿起果汁,垂下眼,繼續面無表情的吸溜了起來。
昌平帝:“!!!”
這個死孩子,瞧著溫溫軟軟乖順聽話,一開口真是能把人活活氣死!
因而每當昌平帝聽到外面傳的那些流言,諸如什麼太子心機深沉、最善於裝可憐蠱惑他這個帝王的時候,昌平帝都想痛斥一句:一派胡言!
心機?抱歉,那是什麼東西,在他面前,這死孩子根本不知道“委婉”倆字怎麼寫好不好。
至於裝可憐蠱惑他?呵呵,他倒是做夢都盼著這死孩子在他面前撒回嬌,蠱惑蠱惑他,可問題是死孩子幹嗎!不咬他一口就不錯了。
啊不,就算肯把他當做發洩物件,咬他一口也行啊。
可偏偏這死孩子每回跟他說話時的表情,都像一臺沒有感情的機器,好像在說別人家的事一樣。
身為一個愛面子的帝王,他怎能不糟心?
“陛下,定北侯求見。”
昌平帝最糟心的時候,王福來的聲音宛如一聲美妙的樂符,及時響了起來。
但最初的美妙過後,昌平帝就隱隱感到了不妙。
衛昭這時候過來,該不會是和正殿那群聒噪的老臣一樣,要向他討說法,要讓他嚴懲太子吧?
“快宣。”
昌平帝有些憂心忡忡的吩咐。
熊孩子在外面惹了禍,身為長輩,他多少是有些心虛的。
慮事周全的皇帝陛下,同時還轉過頭,準備提醒某個死孩子趕緊把果汁收起來。
人家病號還在忍受傷痛的折磨,你家孩子不知悔改也就罷了,竟還躲在殿里美滋滋的喝鮮榨果汁,這教人家看見了該怎麼想。
身為皇帝,他不能寒了臣子的心,尤其是衛昭這樣值得信任倚重的臣子。
“咳咳。”
鑑於死孩子向來喜歡把他當空氣,昌平帝特意在心裡潤色了一番措辭。
然而等真的轉過頭,看到已經自覺把果汁藏到胖管家懷裡,並姿勢十分端正的跪在軟墊上等待檢閱的明黃少年時,昌平帝的嘴巴因驚訝而微微張開,幾乎以為自己看到了一個假太子。
這乖乖巧巧的模樣是怎麼回事?
這純良無辜的小表情是怎麼個意思?
這星星一樣的大眼睛是要把誰的心給萌化了啊?
死孩子雖然喜歡把他當空氣,但關鍵時刻還是很給他長臉的嘛。
這麼懂事這麼容易讓人產生保護欲的孩子,他這個做長輩的不來保護誰來保護啊?
在接收了一連串發自靈魂深處的自我拷問後,昌平帝果斷吩咐:“來人,傳板子。”
管教孩子嘛,最關鍵的就是營造出那點氛圍。
熟悉皇帝陛下套路的王總管這次秒懂,特意囑咐傳話人,一定要選寬厚適中的板子,絕不能讓定北侯以為陛下在做樣子,但也絕不能傷了太子殿下。這是基本盤。
於是等衛昭進殿時,看到的就是一個正怒氣衝衝的在殿裡暴走的暴躁版本的昌平帝。
“打!給朕狠狠的打!”
“有夢遊症怎麼了?有夢遊症就可以成為你咬傷人的理由嗎?”
“都已經十幾歲了,犯病的時候就不會控制一下自己的行為,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嗎?”
“好。就算你犯病犯得厲害,實在控制不住的想咬人,就不會挑個其他人咬嗎?定北侯是誰?那是朕最信任最倚重的臣子,是百姓心目中的英雄,是國之棟樑!也是你能咬得的!”
“人家不就恰好路過嗎?人家招你還是惹你了?”
“朕告訴你,定北侯的傷一日不好,這事便一日沒完!”
雖然掌刑內侍此時只是握著板子侯在一邊,雖然那塊塗著黑漆的板子還並未真正落下,但昌平帝用精湛逼真的演技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太子已經被他狠狠揍了一頓。
而進殿不到一分鐘,思維還算敏捷、其實根本沒打算告狀的衛昭也迅速從皇帝話裡話外總結出來兩個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