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242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古時候,人渡河過橋,總會審視橋的牢固程度,揀石塊叩擊橋身,叩後聽音,仍然耐心仔細地觀察,暫且不過,叩橋不渡,足見人遇關鍵之處,行事小心謹慎的程度,因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中的,不是向前發展,就是往後退縮,或原地踏步,停滯不前,變化積累至一定量時,便會與環境發生尖銳的衝突,這就需要改革,改革的目的是達到預想的彼岸,決策便為此時的橋,制定政策的管理人士,除了大刀闊斧的魄力,和雷霆霹靂的手段,是否還應該有叩橋不渡的審慎呢……要能做到叩橋不渡,首先應具備前瞻的素質,橋的對面是何處,何時以何種方式渡橋?若沒有早期的警覺,臨陣則必亂,當矛盾激化後,改革必然會引起震盪和劇痛,囿於形勢緊迫,喪失了時空上的從容,只得快刀斬亂麻似地賭博行事,冒險渡河,哪裡管得了橋的承載安穩,同時,決策又需要預視預判,從矛盾發展的趨勢中,預感到急流突發的可能性,及早規劃出渡橋的落腳點,和到達對岸的最佳路徑,前瞻賦予充裕的時空,贏得叩橋不渡的謹慎探步,避免關鍵時刻的盲動與激進,諸葛亮問政一生,就有這樣的特點,未雨綢繆和謹慎行事……要想做到叩橋而不渡,還應該有對事物合理的評價方法,要想到達對岸,可能存在著幾座橋,決策也應該有幾套方案,由於對未來的不可確知,只能依據先前的經驗和資料來推測,這就需要一個評價體系,評價很重要,如同叩橋的工具和回聲分析,試想一下,用稀泥代替石塊來敲擊橋身,就得不到相當數量相當質量的聲音資料……叩橋不渡,還應做到勇於對反饋的資訊進行容納整合,不斷修正行動的策略,決策制定了,也試探叩橋了,過還是不過?仍然需要修正策略後再試探,充分接受回聲,並深入分析,以求穩妥,我們的不少高階幹部,不喜歡這樣的煩瑣,認為自己身處高位,眼光比其他人深遠,決斷更適合自己能力的體現,他們不知道,任何人都會犯錯誤,而權利越大,錯誤的危害越大,如果沒有相應制度來制約,就只能期望他們有良好的個人素養……總之,叩橋不渡,不是畏縮不前、停步等待,也不簡單認同於摸著石頭過河,它主要強調的是改革初期,決策者應該避免盲目摸索和個人武斷,充分考慮到渡橋可行性與安全穩妥的協調關係,三思而後行,就象在大街上橫穿一樣,一看二慢三透過,寧停三分,不搶一秒……”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