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昭雲跟這些士子們把酒言歡,放下了架子,言語中對他們都很重視,頓時讓眾人有一種賓客如歸的感覺,心下都覺得,自己來對的地方。
蘇均、蘇昱、虞仁孝、虞澄道、長孫安世、韋義節、於寧志、諸遂良等人,皆出身貴族門第,自幼接觸文化薰陶,視野和家傳等,比寒門計程車子要高出很多,這個時代,可不像宋代,教育體制推廣得深,使寒門士子透過苦讀高中狀元,然後如何錦繡前程。
隋代儘管推行了科舉制,開創了先河,但時斷時續,名額極少,一屆人數不足二十,而且被門閥打壓,從沒有重用,所以隋代科舉在歷史上只有開端的意義,實際上的作用,並沒有那麼大。
到了唐代,略微放寬,但中榜人數仍極其有限,鄉學、縣學、州學、太學體制並不完善,寒門讀書的覆蓋率還是不夠的,宋代士大夫被重視過度,才會突飛猛進發展。
所以,在隋代要招攬人才,那麼基本八九成都是出自那些官宦、貴族的子弟,即便是沒落的貴族,他們的孩子的視野、接觸知識的機會、圈子,也不是耕夫、佃農家的子弟能比的。
相同這些,羅昭雲這個後世人,雖然看英雄不問出處,但是要找人才,還是得順應這個歷史背景,需要把這些貴族優秀子弟給提前招攬過來。
當然,這些人除了褚遂良、於寧志在歷史上是十八學士而名傳千古外,其餘的人,似乎最高都做到州刺史,在帶兵方面,沒有多厲害,但治民方面還比一般人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