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戈德溫算不上是個好男人,但似乎也沒有太大的過錯,據說他的本意是讓人們瞭解瑪麗的一生,認為傳記應該如實描述一個人的一生,但沒有想過,因此他就成了那個公開亡妻“醜聞”的愚蠢的丈夫。
不算過錯,但這樣的男人,絕對算不上聰明人。
第二天,就這個問題,她跟奧利弗、伊沃、拜倫討論了很久。
拜倫認為戈德溫確實算不上是個聰明人,他應該至少等上20年再出版瑪麗的傳記,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提出的觀念太過超前激進,人們的接受能力有限,絕大部分人不會理解更不可能接受她的理念,會認為她就是一個該死的讀了太多書的麻煩女人。
伊沃認為,戈德溫算不上是個紳士。
奧利弗覺得戈德溫的想法算不上有大錯,但如果他多想想,就更應該選擇不要出版瑪麗的傳記。
“他可能是因為錢吧,畢竟人們還是很想知道沃斯通克拉夫特的生平的:她是怎樣的一個人,她經歷過什麼才使得她如此‘偏激’,”愛麗絲做了個表示“引號”的手勢,伊沃打岔問她做這個手勢是什麼意思,兩個人為了這個手勢解釋岔開了1分鐘。
拜倫不耐煩的輕輕踢了一腳伊沃,才讓他住了口。
愛麗絲笑了笑,接著說:“沒有錢萬萬不能,你們應該都知道錢很重要。戈德溫要養兩個年幼的孩子,當然會需要錢,再說,從他的角度來看,對沃斯通克拉夫特也不見得有什麼愛情了。”
拜倫贊同,“如果真的很愛她,就不會願意將她的一切都暴露在別人面前,那很糟糕。”
伊沃就嘆氣,“誰知道到底什麼是愛情呢?”
“我倒是覺得沃斯通克拉夫特的有些話說的不錯,廢除君主制,算了,這對我們來說可不是好事,廢除君主制也意味著廢除貴族制度。”奧利弗掃了一眼拜倫,“至於她說的,女性應該接受教育,我認為還是不錯的。”
“她說的教育不是現在女孩子接受的‘淑女教育’,而是跟男孩子一樣的均等的教育,女性也應該能去上大學。”愛麗絲說。
“嗯……”奧利弗似乎第一次考慮到這個問題,“你是說,女孩子也在大學裡住宿,跟我們在同一間教室上課?這好像……難以想象。”
他想到了愛麗絲,她接受的教育實際上不遜於大學高等教育,但她仍然無法真正進入大學學習。貴族家庭的女兒實際都是要接受教育的,但多數都是那種淑女教育,像愛麗絲這樣什麼都學,偏偏不怎麼學女孩子的必備技能的女性為數極少,就是貝克福德的女兒,也不能像愛麗絲這樣儘可能多的學習知識。
一方面是家庭不允許,一方面是女孩子自己也沒有那個意識。
學習是辛苦的,是乏味的,是枯燥的,哪有學習彈琴畫畫唱歌跳舞有意思呢,也就只有繡花太耗時間,不怎麼好玩。
愛麗絲會成為第二個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嗎?她好像沒那麼激進,她的成長環境比沃斯通克拉夫特好太多了,於是也就不會產生要跟全世界對抗的這種激烈的思維方式,這應該算是好事。
奧利弗一旦想明白這一點,便不由自主鬆了一口氣。
拜倫在跟愛麗絲討論瑪麗的《女權辯護》一文。他認為總有一天,沃斯通克拉夫特所描述的一切是會實現的,也許100年,也許200年。這沒什麼不好的,不過他們都看不到了。
伊沃不願意說這個,嚷嚷著:“這跟你我有什麼關係呢?就像愛麗絲,她要想學什麼,只要有錢,請得起老師,就什麼都可以去學,所以總歸還是錢的問題。”
對於伊沃的簡單粗暴,愛麗絲也沒有什麼想法。伊沃的性子跟表弟截然不同,他就覺得應該及時行樂,所有費腦子的事情他都不願意去想。他並不是不夠聰明,而是覺得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好好的玩,一直玩到結婚前。
戈登先生只要好好經營不破產,作為繼承人的伊沃確實也沒有什麼好犯愁的,只需要快快樂樂的玩就好了,等到大學畢業,幫助父親打理生意,做個正經的上等人,很多富二代都是這麼過來的。
作者有話要說:
*《女權辯護》一段,部分摘自百度百科。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兒瑪麗戈德溫,就是日後的瑪麗雪萊。
第49章 猩紅熱
奧利弗也不願意多說這個話題, 跟著伊沃順利的岔開了愛麗絲的思路。
愛麗絲本身也沒有對此有太大的興趣,只是感慨一下當年的女權先鋒現在淪落成被人八卦的話題。太太們的思想總歸還是比較狹隘的, 興趣都堆積在男女關係上。有人覺得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非常不幸, 也有人覺得她的愚蠢導致了不幸,還以尖酸的語氣諷刺既然女權主義了,完全可以不需要男人嘛, 這樣她不會懷孕,也就不會因為產褥熱死去了。
愛麗絲認為這是個偽命題,但她年齡太小了,沒法真的去跟太太們辯駁,再說, 媽媽聽到她說的話,準會嚇暈。
媽媽接受過超出普通女性的教育程度的更好一點的教育, 但在這方面, 也跟其他女性沒什麼不同。
這個時候,島上的男士們討論的不是什麼女權主義、推翻君王制的激進思想,而是對岸國家的政治局勢。
今年以來,英國與法國一直在商談停戰協議, 之前因為法國人民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國,絞死了路易十六國王與瑪麗·安東奈特王后,法國國內的局勢一直十分動盪, 再加上英國軍隊開赴法國戰場,兩國矛盾激化。
男士們提到幾年前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科西嘉矮個子軍官一躍成為巴黎衛戍司令的拿破崙·波拿巴, 當時拿破崙剛剛年滿26歲,就成為法國舉足輕重的軍事長官。而經過霧月政變後,剛30歲的拿破崙成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官。
這就意味著,年輕的科西嘉人成了法國的最高政治軍事領導人。
男士們一邊沉迷拿破崙的軍事勝利——這是一種普遍的慕強心理——一邊唾罵他是個戰爭瘋子。
奧斯汀家對英法之間的戰爭也很關注,原因當然是兩個在海軍軍艦上服役的奧斯汀男孩。媽媽要是幾個月都收不到他倆的信,就會愁得睡不著覺;弗朗西斯和查爾斯在不同的軍艦上,很少能見面,但都儘可能的寫信回家。弗朗西斯的好勝心要強烈一點,迫切渴望能夠跟法國軍艦在海上來個遭遇戰。查爾斯相對和平一點,但也說,想要升職,最快的方法當然是參加戰役。
男孩子麼,普遍也都是嚮往金戈鐵馬的生活的,幾個男孩子包括拜倫,都覺得拿破崙很厲害——但他要不是個法國人就更好了。
愛麗絲很擔心兩個哥哥,總覺得他們應該退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