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白圖終於將“騸豬”點了出來——有點不務正業,主要是因為“正業”有關的技術,都有些勞民傷財,雖然回報巨大,但在把大旱挺過去之前,白圖只想打醬油。
說起醬油,“醬”在西周時就已經出現,不過是用肉來發酵出來,貴族才能享受的東西,漢代已經有大豆來發酵的技術,所以在民間也能看到,稱為“豆醬清”,類似於醬油。
只是這味道……
千奇百怪,各種配方的“豆醬清”,還都秘而不傳,白圖為了試驗豬肉,之前特地向陸家、張家、虞家都要些有祖傳手藝的廚子來,那些醬的味道……很複雜!
尤其是陸家的廚子,那號稱先秦傳下來的手藝——將牛肉的肉泥發酵,再加入牛血……簡直改變了白圖對醬油的看法。
而有醬油,自然就有“紅燒肉”,只是現在不叫這個名字。
南北朝初期的《齊民要術》中,明確記載了紅燒肉的做法,和現在的耕作技術一樣豪邁,一頭豬、切四大塊下鍋煮,煮出血水之後,撈出來切小塊,換水再煮——迴圈數次,最後加入醬料,煮成琥珀色,就算是成了。
在沒有騸豬技術的時候,這應該算是平頭百姓在年景好的時候,大日子裡能吃到的肉食。
別說是世家豪門,連寒門子弟都不會正大光明的去吃,官方的獎賞也好、現在滿地刷聲望的望族也好,都不會用豬肉當禮物——寒磣。
白圖特地去看望了一下甘寧,沒有外人在的時候,甘寧根本不掩飾自己脾氣……其實有外人在的時候,也只是稍微掩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