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自古軍事行動,“以X制X”是個百試百靈的法寶,黃超雖然不是軍人,這套思路也是懂得。但是本地瑤民和大明早就勢如水火,瑤漢矛盾尖銳,要想從中招募到輔助部隊並不容易。象大明僱傭廣西的俍人那樣用花錢僱傭固然容易,但是可靠性卻始終不能得到保證。
輔助部隊中最成功的朝鮮白馬隊和日本的拔刀隊,前者是由濟州島被壓迫最深重的官奴婢、白丁組成的,後者是遭受迫害的天主教徒組成,元老院授之以“大恩”,自然忠心耿耿。但是要贏得瑤民的心,就不是那麼容易了--當年他在定案的“撫黎”也是花了很大的功夫的,說起來,所有的政策重點都是在“攻心”上。
不論是經濟手段的懷柔,文化上的影響還是軍事上的威懾,歸根到底都是對方從心裡認同你的統治。這點很不容易做到。
可惜手裡一個瑤民出身的幹部也沒有。倒是來了一個黎苗幹部小組。黃超上任的時候,向組織部要求,給他派些有民族工作經驗的幹部。結果人事處腦回路清奇,派了黎苗幹部小組過來。這支小組是慕敏倡導建立的黎苗學校的第一期畢業生,由慕敏的得意門生蓽達帶隊,一共十一人,清一色少男少女,都是些很小就接受元老院教育的黎苗少年。
這十一個人給他自然是莫大的支援。但是黃超心裡卻實在是哭笑不得,他要的是在黎區有工作經驗的歸化民幹部,而不是一群黎苗幹部。以前在陵水的時候不給他派,現在他不需要去撫黎了,卻莫名其妙地給他派了這些人。黎族苗族出身的幹部到了連陽一帶,還不如普通歸化民幹部頂用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