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鈞用一年兩千萬塊鹽稅的承諾,得到了內閣的全體支援。很快一份鹽務改革的奏摺遞到內閣,內閣擬票後經司禮監呈到了總理處。
總理處的三位顧命大臣本就是內閣成員,對這位內閣全體透過的摺子自然是全部透過,交司禮監批紅之後發回內閣再轉交六科。
對於這樣一個內閣、司禮監、總理處和六部全都透過的奏章,而且還是來自輔政大臣劉鈞的奏摺,六科沒有人駁回,最終一致透過,交中書擬敕明發天下。
“六科的這些給事中這次居然如此聽話?”剛從遼東入京的傅山有些驚訝的對劉鈞道。
“並不是如此。”劉鈞笑笑,六科給事中算是大明的特產,比起都察院的御史們,這些人更難纏。六科每科有掌印的都給事中一人,左右給事中各一人,另外六科還有四十名給事中。這群人可不簡單,雖然都給事中才正七品官,給事中才從七品官,算是官品中的底層。
但這些人卻幾乎都是進士出身,且都以年輕新進官場的進士官員出任給事中。
在明代,隨著理學的復興,明代的文官們將理學奉若神明,視名節重於生命,各個自比衛道士。除了四書五經,他們鄙視一切學識,除了科舉出身的官員,他們也鄙視一切它途出身的官員。
正是在這種影響下,明朝的諍諫之風日甚,言官們不怕受罰,不昔辭官,也要拼個魚死網破,維護他們心目中的真理。而到了明中期以後,這種重名節的風氣,又漸漸演變為把聲譽當成一種政治資本,原來單純的諍諫動機,也變得複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