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日本現在舉步艱難的窘況完全不一樣,佔領整個歐洲還有部分非洲、中東地區的德國絕不存在資源還有經濟上的困難,所以,儘管遭到了中美英蘇等國的重重阻撓和破壞,德國人卻從未因此在軍事技術上停止過前進腳步。所以,儘管學兵軍的導彈研究起步很高而且不走彎路,但是和德國相比卻顯得底子太薄了。整個夏季,德軍僅在奧薩戰場就發射了四千六百餘枚導彈,而此時中國全國的地地導彈加起來還不超過五百枚。數量上的巨大優勢彌補了技術上的不足,儘管德國人的V2甚至於V3打擊精度都要弱一些,但是在整個夏季,蘇俄中部乃至已經屬於中國的遠東地區都籠罩在德軍的導彈威脅下。
導彈作為人類軍事史上的一次重要技術革命,它的出現不僅帶來了“超遠端超視距打擊”這個概念,還同時帶來了作戰方式的革命性性改變。奧薩戰役前期,中蘇聯軍在取得空中優勢以後,本來處於進攻方的地位。但是因為德軍投入了大量的V2、V3火箭,直接威脅到了中蘇聯軍的生存根本,迫於壓力,張自忠不得不下令放鬆對奧薩德軍的包圍,以免遭到德軍的叢集火箭攻擊。
德軍的火箭戰術尚處於摸索階段,加上精度有限,所以很大程度都是靠數量取勝。而即使如此,德國人的導彈直接命中軍事目標甚至中蘇聯軍兵營或陣地的依舊少之又少。用熟悉了德國人這種戰術的張自忠的話來說,那就是“雷聲大雨點小,除非點背到家,否則想要被炸死都很難”。當然,張自忠有信心說出這種話蓋因為有二炮的技術參謀提供了V2、V3的具體效能引數,知道這兩種導彈的準頭其實很差。而對於那些普通遠征軍官兵以及蘇俄紅軍將士來說,他們對這種“看不見來龍去脈的攻擊”有著本能的恐懼,所以總以為離德國人越遠越好。這種出自人性的怯弱,張自忠也沒有辦法立刻消除。他是沙場老將了,知道這種情況下即使能成功組織部隊投入進攻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便只能寄望於“二炮”,希望他們能夠以牙還牙,透過輝煌的勝利事實來幫助部隊擺脫心理陰影。張自忠之所以同意暫緩攻勢還有一個原因,因為這是蘇俄紅軍高層的意見。遠東遠征軍國外作戰,所揹負的國家使命感要弱得多,所以無論是張自忠還是下面普通的一名學兵,他們都尚敢於豪賭。蘇俄人不同,他們不希望剛剛取得的良好反攻局面就此付諸東流,所以表現得格外的謹慎。應該是出於斯大林的授意,蘇俄紅軍高層提出了所謂的“冬季制勝論”,希望能拖到冬季藉助嚴寒擊敗德國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