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的說法其實並不準確,準確而言,地地導彈的出現,應該說是令中國政府具備了非接觸超遠端打擊能力。地地導彈的概念,中國並不是首倡者,而將地地導彈用於實戰,德國早在去年就開始了,並且已經收穫紅利。不列顛島為何淪喪,英國女王政府為何被迫遠走印度,不就是因為英國人拿德國人的V2火箭沒辦法麼?陳列在羅斯福等人面前的導彈,彈身上只有編號並無名稱,老蔣的解釋是名字尚未確定。名字未定沒有關係,關鍵在於,與德國人已經取得威名的V2相比,這款地地導彈的尺寸更大,射程更遠。現在中國聯合政府其實就是學兵軍政府,這一點,不管中國人自己如何詮釋,似羅斯福和斯大林還有丘吉爾,心中卻早早的認定了這一點。學兵軍推出的第一款武器是衛青式突擊步槍,然後是去病式通用機槍,接下來就不得了了,又是坦克又是飛機的。縱觀這一系列武器的推出,美國人也好、英國人也罷,還有蘇俄人,現在早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學兵軍無論推出何種武器裝備,一旦定型,那麼其效能就必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有了這樣的認識,雖然這款導彈連名字還沒有,具體的技術引數也處於保密,但是在羅斯福和丘吉爾還有斯大林看來,已經認定它的威力要遠遠強過V2。
中國和蘇俄達成一攬子協議,以廢除歷史條約為條件出兵遠東,雖然中國政府和蘇俄政府做得很隱秘,但美國人還有英國人還是察覺到了。察覺之初,羅斯福先是竊喜,然後卻產生了隱憂。竊喜,和美國不希望看到中國在盟軍系統一家獨大有關。基於這個出發點,那麼中國四處出擊其實是符合美國利益的。中國實力損耗得越厲害,豈不是美國就多了機會?隱憂,緣於麥克阿瑟和金的不爭氣。本來指望著他們能夠替代學兵軍在澳戰和太平洋戰場的主導權的,孰料偷雞不著蝕把米,沒能趁機擴大戰爭優勢不說,反而將之前的積累都丟光了。澳戰和太平洋戰場需要中國,遠東卻分了中國的心,這讓羅斯福不得不擔心,中國在確保國內戰場和遠東戰場優先的情況下,還有餘力兼顧澳洲和太平洋嗎?丘吉爾的反應沒這麼複雜,不過當時心中對歐陽雲這種做法也有點不以為然,認為後者還是太年輕了,貪心不說,還好大喜功,遲早會有苦果子吃。他們這樣想的時候距離現在並不遙遠,所以都還清楚的記得,這個時候,面對這麼多的地地導彈,他們才算是弄明白了歐陽雲當初敢招惹德國的原因。原來,歐陽雲是有倚仗的;原來,中國人也掌握了“火箭”(彼時,導彈的概念還不成熟,人們還習慣於呼為火箭)技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