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節。
明代習俗,端午節少女要佩戴靈符,頭簪榴花,出嫁的女兒則由孃家接回歸寧,稱為“躲端午”,因此,端午節又叫“女兒節”,是一家團圓的好日子。
端午節這一天,在全國的大部分地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懸掛艾草,在耳鼻等身體部位塗抹雄黃酒,以驅避毒蟲,還要飾戴小配飾以驅邪,或者是簪佩五毒與五端花草的紙符簪,或者是系各種綵線編成的,形狀似“錢”或“鎖”的護身符,曰端午索。此外,飲菖蒲酒、吃角黍(粽子)、杏以及賽龍舟等等也是比較盛行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稱“天中節”。
以前,浮山所的軍戶們再窮,端午節也要搞些節目,在門口掛艾草,用菖蒲自己釀酒,熱鬧一下,也算是苦中作樂。不過,今年的端午節,毛家屯卻沒有任何節日的氣氛。在海邊,在山邊,都插著亡魂幡呢。死去的亡魂,還沒有得到安息,潛藏在內心的怒火,還沒有得到釋放,大家怎麼可能有心思過節?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王世新的談判使者來到了毛家屯。
使者名叫劉一平,並不是王世新的部下,而是浮山城裡面的一個棉布商,大約在四十來歲。明朝中葉以後,紡織工業非常的發達,江南地區尤甚。來自江南地區的棉布,完全佔領了山東的市場。大量的棉布透過運河,從南直隸運到山東,在濟寧、臨清等地卸貨,然後透過陸路,運輸到登州、萊州等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