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和早就讀過這些東西,對於管仲的回答曾經頗為不以為然,覺得這明顯不對,怎麼可能會把奪取變成給予?甚至讓民眾欣然地願意去這麼做?
等到泗上墨家開始發跡之後,田和更加不解。
泗上土地稅,之前是十五稅一,後來變成十二稅一,那墨家是從哪弄出那麼多的糧食支撐各種活動的?
他當時就想到了管仲的這句話,然後苦苦思索,謀士們也各自猜測,直到不久前他才終於明白了墨家的東西到底是從來的。
的確,墨家的土地稅收到很少。
但是,墨家賣鐵、賣鹽。
墨家沒有逼著民眾買鐵、也沒有比這民眾買鹽,民眾覺得用糧食換鐵器、換鹽天經地義,總不能說不給糧食就得到了鐵器。
墨家的鐵是專營的,或者說是放開市場競爭的,但是墨家冶鐵的手段遠勝於時代已有的塊鍊鐵技術,沒有一個商人有能力和財力與龐大的數萬人的、擁有整個泗上的墨家抗衡和對抗:要麼合作,要麼破產。
於是泗上看上去十五稅一,實則每年民眾為了支付各種日益發展的手工業品付出了極多的糧食。
按照田和的理解,這正是“不見奪之理”,墨家沒有開重稅,也沒有逼著民眾去買那些手工業品,卻導致大量的財富和糧食集中到了墨家手中。
不見奪之理,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把鵝毛而不讓鵝叫”,如何能夠做到這一點,這是很深奧、但是在百年前齊國就已經開始在討論的內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