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此時已有銅炮,數量不多,質量不好,幾何學水平也不是很夠,但為了防止提防齊國的銅炮,主城之外的衛戍堡也不能夠像從前一樣不考慮對方火炮那麼配置。
衛戍堡完全沒有磚石結構,而且位置很高,不會被水淹,夯土怕水的最大缺點也被杜絕。
對方有炮,不管好壞,就壓考慮到城牆這種東西其實已經過時,而且磚石結構的城牆也很容易被鐵炮彈砸碎形成碎片殺傷守城方。
厚厚的土坡可以吸收足夠的能量,不容易被轟塌,缺點就是容易被蟻附攻城。不過守方的火力足夠的前提下,這個缺點也就不算是缺點。
城頭之內,幾名工兵正在一群民眾的圍觀下,在用滑輪等工具將一個巨大的刷了木漆的布袋撐起,下面放著吊籃,裡面還裝有桐油和松脂製成的特製的火炬,這是用來升空配合千里鏡觀察敵人的部署、指揮一些重銅炮如有可能越過衛戍堡間接支援的。
炮兵除了一部分集中之外,剩餘的都按照工兵的規劃部署在特定的炮臺上。
這一切,或者說從二十年前墨子時代的守城術,已經是超越時代的。
無非就是用火藥雷代替了火甬、輕便銅炮代替了轉射機、重青銅炮代替了籍車、熱氣球代替了觀察用的扈樓、簡易的火繩槍代替了弩。
但是整體的防禦思想、行牆交叉火力、織女之三角互為支援、借用民眾的糧食和房屋必須書寫契約之後償還、儘可能選擇野外決戰、守城要分梯次部署縱深防禦的概念,卻並未改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