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尚無後世淮陰侯經典的井陘之戰背水列陣大獲全勝的正面經典,可反面教材卻是不少。
比如當年邲之戰的荀林父,背靠大河,面對楚軍的反擊,荀林父擔心背水被殲,命令中軍渡河,“先濟者賞”,結果前有大河上的船隻,後有楚人的追兵,晉軍爭渡,以至於“舟中之指可掬”。
戰爭除了依靠天才,也依靠不斷的總結經驗,譬如此時,自然不會有人如演義中的徐晃一般非要學淮陰侯背水列陣欲立大功,但卻會在選擇背水一戰的時候想到荀林父“先濟有賞”的負面經驗。
平陰大夫所能吸取到的經驗,就是如果要背水列陣,一定要把船都鑿沉、更不要琢磨修築浮橋之類。
那謀士的建議,無疑是正確的。
如《九地》所言,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
如今墨家主力所處重地,顯然後勤不濟,突入速度太快,這其實按照對陣來說這是犯了兵家大忌。
但是現在齊軍進退不能,野戰不可能獲勝,後退的話又跑不過義師,實際上齊軍已經陷入了死地。
既入死地,便要向死而生,將墨家義師所處重地的這個條件無限放大,才是唯一可能獲勝的辦法。
平陰大夫也明白,如果隻身逃走,自己必要被殺。而如果大軍混亂,自己先跑,又未必跑得過墨家的騎兵,到時候也是死路一條。
與其這樣,還倒真不如背水列陣,讓士兵不得已則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