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出有名,這個名便是道理。
和不同的人,要講不同的道理。若是春秋,或可說說周禮尊卑;若是戰國,或可直接談及利益。
唯獨在春秋末世,戰國之初,天下間的道理還未明確,而墨家的道理又是利天下,於是昭之埃用了這樣的理由,請求墨家的援助。
四十輛精銳戰車可能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數百名守城的精銳也可決定城邑的攻防,於守城一事,墨家有足夠讓楚人請求的資格。
昭之埃知道魯陽公信上的內容,也聽魯陽公說過當初墨子阻他攻鄭的理由,他也以為墨家依舊是鉅子一人便可決斷。
墨子卻清楚,如今鉅子的話只能說服眾人同意,即便他的威望說出來眾人依舊會同意,但規矩與程式還是要走。
如今楚王可算是危在旦夕之間,楚國千里,倒是無虞,可楚王是楚王,楚國是楚國,非是一回事。
墨子想到下午與眾人在大澤之間所談之事,便道:“此事你說的也有道理。魯陽公的信札也有道理。這一次終究是鄭人與魏韓挑起的事端,讓中原陷入戰火。”
“楚人若能守住而不攻,答允此事,墨家倒也可以提供一些守城的器械。”
昭之埃明白楚人此時的危局,然而若要說只守不攻,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抓住機會,還是要反擊的,不反擊的話,鄭人那邊永遠不得安寧。
在來之前,楚王已經議定的辦法。
魯關一線死守,而陽城君負責中原一帶的戰局,一旦機會出現,立刻反擊鄭國,讓鄭國退出與魏韓的同盟,迫使鄭人不得不讓王子定離開,從而先與鄭人達成和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