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對話關於四十五年的答問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李國平:二〇〇二年,你的文學生涯已走過了四十五年,你是怎樣走上文學道路的?你能描述一下最初萌動的情形嗎?

陳忠實:追溯起來,我的文學生涯應從我初中二年級時寫的一篇小說算起。那是一次作文,我寫了一篇小說,題目叫做《桃園風波》,那是我平生寫下的第一篇小說。我對文學的興趣、愛好、追求就起於這個時期。有幾個因素決定了我後來的文學道路,一是家脈的影響,父親的形象。父親是一位地道的農民,但有些文化。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勞作的空閒裡,父親和一般農民的區別就顯示了出來,他總是躺在祖屋的炕上讀古典小說和秦腔戲本。二是我上初二的時候,那時的語文課本分為漢語和文學兩種,我記得厚厚的一本文學課本收錄有現當代作家的許多作品,包括趙樹理的短篇小說、李準的剛剛發表的《不能走那條路》。我讀他們的東西,似乎直接復活了我少年的鄉村生活經驗,感到親切和驚異。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第一次產生了借閱文學書籍的慾望。再就是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姓車,剛從師範學院畢業,車老師大概是一個標準的文學愛好者、文學發燒友,他講語文課,還給我們講一些當時文壇的趣聞動態、作家故事。我後來寫了一篇作文《堤》,是車老師主動提出為我抄寫並向《延河》投稿的。這是我第一次聽說《延河》。車老師撥動了我的文學神經。我後來在一篇文章裡說到五十歲才捅破了一層紙,文學僅僅是一種興趣。那時候的確純粹是一種興趣和熱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