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何謂益友 ——我的責任編輯何啟治六十歲說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四十五年前讀初中二年級時,我在作文課上寫下平生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大約三千字的小說習作是第一次文學創作,不再屬於此前作文的意義。我對文學創作的興趣由此萌發。這種興趣持續了四十五年。至今依舊新鮮而恭敬。即使“**”掃蕩一切作品和作家的時候,這種興趣仍然沒有轉移或消亡,轉變為一種隱蔽性的閱讀。我說過我的人生的有幸和不幸,正是從在作文字上寫作第一篇小說起始的;正是這一次完全出於興趣性的寫作,奠定了文學在我人生歷程中的主題詞。

近年來,多種媒體和多路記者幾乎無一不問及我的人生感悟和文學創作的感悟。我也幾乎無一例外地首先向他們解釋,我不大使用感悟、悟道一類詞,我喜歡啟示。即人生歷程中得到的啟示,文學創作中思想和藝術的啟示。正是這些啟示,提升著我對歷史和現實的思想穿透能力,也提升著我對文學和藝術本真的體驗,完成一次又一次創造理想。在這個漫長的藝術探索過程和人生歷程中,有兩次自我把握和兩次反省成為關鍵性的選擇和轉折。

一次是在1978年之初,當中國文學復興的春潮湧動的時候,我正在灞河水利工地任副總指揮。我在完成了家鄉的這個工程之後離開了,調入文化館。我那時候對我的把握是,文學創作可以當作事業來乾的時代終於出現了。第二次把握是1982年。這一年我從業餘寫作進入專業寫作。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寫到過當時的直接的唯一的感覺,即進入我的人生最佳生存狀態。我幾乎在得到專業創作條件的同時,決定迴歸老家。一是靜下心來回嚼二十年的鄉村工作和生活,進入寫作;二是基於對自己知識的殘缺性的估計,需要廣泛讀書需要充實更需要不斷更新,這都需要一個可以避免紛擾的安靜環境來實現。我選擇了老家農村。直到《白鹿原》完成,正好十年。這兩次把握,一次是人生軌道的轉換,一次純粹屬於自身生存環境的選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