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何謂益友 ——我的責任編輯何啟治 三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老何再一次到西安來組稿,大約是剛剛交上80年代的夏天,我從文化館所在的灞橋古鎮趕到西安,在西安飯莊——“雙十二事變”中招待過周恩來的百年老店——招待老何吃一頓飯。那時候尚不興公款請客吃飯。我剛剛開始收入稿費(千字十元),大有陳奐生進城的那份高漲的心情,況且是從小寨街頭一別七八年之後的第一次共餐。我要了西安飯莊的看家菜葫蘆雞,老何直說好吃。多年以來的幾次相見相聚中,老何總會突然歪過頭問我:“那年你在西安請我吃的那個雞真不錯,叫什麼雞?”

他是為創刊不久的《當代》來組稿的。我仍然畏怯這個高門樓裡躍出的為文壇矚目的《當代》,不敢輕易投寄稿件。直到我從短篇小說轉入中篇小說的第一部《初夏》寫成,才斗膽寄給老何。這個中篇小說是我的寫作生涯中最艱難的一部,歷經三年多時間,修改重寫四次,才得以在1984年的《當代》刊出。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回味過這個至為重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令人感佩的是《當代》的編輯,尤其是老朋友何啟治所顯示出來的巨大耐心和令人難以敘說的熱誠。他和他們的工作的意義不單是為《當代》組織了一部稿子,而是促使一個作者完成了習作過程中的一次跨越,得到了屬於自己的一次至為重要的藝術體驗,拯救了一個苦苦探索的業餘作者的藝術生命。”我說以上這些話是真誠的,更是真實的。《初夏》歷經三年時間的四次修改和重寫,始得以發表,不僅是鼓舞,最基本的收益是鍛鍊了我駕馭較大規模、較多人物和多重線索的能力,完成了從較為單純的短篇小說的結構到中篇小說結構形式的過渡。此後我連續寫作的幾部或大或小的中篇小說,不論得失如何,僅就各自結構的駕馭而言,感到自如得多了,寫作過程也順利得多了。正是從自身寫作的這個意義上,我是十分欽敬老何這位良師益友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