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處的鼓樓敲起了禁鼓,三通鼓罷宵禁就要開始,南城兵馬司的軍吏喝令圍觀民眾各歸坊舍,張原讓秦民屏和馬祥麟趕緊回會同館,他要留下關注此案,當此遼東局勢日趨兇險之際,朝鮮對大明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此案必須查個水落石出,若真是朝鮮使臣傷害人命,那當然要按大明律懲處,若朝鮮使臣是被陷害的,那幕後主使絕不可能就是這幾個酒樓夥計、青袍掌櫃這麼簡單,其中必有蹊蹺,背後定然隱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
朝鮮現任國王李琿是朝鮮王朝第十五任君主,李琿是前任國王宣祖李昖的庶次子,生於萬曆三年,其繼位經歷甚是曲折,萬曆二十年,壬辰倭亂爆發,倭人小西行長、黑田長政率軍攻佔王京漢城,李琿同父同母的長兄臨海君李珒和弟弟順和君李琨被俘,宣祖李昖倉皇出奔平壤,命十七歲的李琿暫攝國事,李琿年少老成,臨危不亂,在大臣李爾瞻等人的輔佐下,收攏敗兵和義軍,號召通國勤王,讓淪陷的朝鮮百姓看到了希望,隨後明軍援朝,與倭軍數度激戰,倭軍於次年四月撤出王京、退守釜山,開始議和,被俘的兩位朝鮮王子隨即送還——
倭亂平息後,宣祖李昖有意立李琿為世子,因為仁穆王后沒有子嗣,所以立庶子是可以的,按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古訓,原本應該立庶長子臨海君李珒為世子,但臨海君李珒曾為倭人階下囚,懦弱無能,有失威儀,而且光海君李琿在攝國事期間得到了實力派權臣的支援,於是宣祖李昖於萬曆二十三年上表大明朝廷,請求冊封李琿為世子,而當時正是大明國本之爭最激烈的時候,萬曆皇帝有意立皇次子也就是後來的福王朱常洵為太子,但朝中大臣大多數支援皇長子朱常洛,朝鮮卻在這風口浪尖要求冊封庶次子李琿為世子,大明禮部就以“繼統大義,長幼定分,不宜僭差”為由拒絕冊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