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玉”行動】
孝明天皇慶應二年(1866年)六到八月間爆發的第二次“徵長戰爭”,以十五萬幕府軍被四千長州軍擊敗而告終。從此幕府威望直落谷底,家茂將軍去世後,其後見人德川慶喜被迫下令終止戰爭,全線撤退。十二月五日,德川慶喜繼任為第十五代徵夷大將軍,也是江戶幕府的末代將軍。
長州之所以能夠在“四境戰爭”中取得勝利,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在於幕府的腐朽、諸藩聯軍的裝備既差,配合度又不高,而長州則經過軍制改革,裝備精良,同時上下一心,士氣高漲。此外,薩摩以及英國對長州的暗中支援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當時英、法兩國爭奪對日本的控制權,英國認為幕府已經徹底腐朽,無法利用它來統治整個日本,因此轉而支援藩政開明,並且逐漸開啟國門的薩摩、長州等藩,希望實現以天皇為中心的雄藩聯合體制——也就是坂本龍馬所設想的那一套。而法國看到英國這種態度,反倒加強了支援幕府的力度。可以說,如果沒有英國人摻和,長州未必能夠輕鬆打贏“四境戰爭”,而如果法國人不在其中攪事,大概高杉晉作在戰勝後會趁勝追擊,直薄京都去吧。
且說這位志氣沖天的高杉晉作,在“四境戰爭”結束後不久就嘔血臥床,隨即在第二年也就是慶應三年(1867年)四月十四日永遠閉上了眼睛,享年僅二十九歲——查其病因,乃是慢性的肺結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