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斯城的組成分子在兩年前的狼禍之後,就越形複雜,不同族群之間的衝突,更是益加激烈。
客客蘇原本的社會結構就甚不公平。身在執政階級的成員往往能夠過著浮華的生活,而一般的平民百姓卻常會吃不飽穿不暖。
階級之間的生活水準雖然相差很大,但在封閉形態的社會下,一般的平民只要還能維持基本生活,倒也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就是人民被過分欺壓,只要適時地更換一名較好的執政官,也就能平息民怨。
巴爾斯城的情況則相當詭異。
執政官安傑·查頓幾乎是竭盡所能地搜刮民脂民膏,當他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時,常有人在飢寒交迫中成為路邊寒屍,他完全不顧城民生活的作為,照理說應是民怨四起,但是民怨是有,卻不朝向他發作。
這裡的生活變壞是起於狼禍之後,在大量難民湧入之初,巴爾斯城的官民還很用心地協助被迫逃亡流離失所的同胞,當人數漸多,又有亡國的百濟子民進入時,問題就來了。
難民之多,已經快超越原巴爾斯城的人口數,再怎麼好心也無法照顧這麼多人,更何況執政官壓根就不打算好好為人民福祉打拚,難民的問題便全部湧上來了。
隨著基本生活的壓力出現,犯罪問題日益嚴重,而百濟與客客蘇人語言、生活習慣的不同,更加深彼此間的衝突。
隨著客客蘇西方領土的喪失,原本買賣綠海產品的熱絡交易活動也跟消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