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軍的這場仗,即使輸了,細細想來,其實也並不奇怪。
先有鄧舍、洪繼勳的運籌帷幄,大膽定計;繼而有趙過的孤軍深入,打下鉅野;再然後,楊萬虎、李和尚、傅友德、慶千興等等多面開花;到最終,燕軍主力與以常遇春為首的吳軍精銳聯手,別說王保保與賽因赤答忽,恐怕就算是察罕帖木兒親至,估計也難以扭轉乾坤。
以一軍獨對兩國精卒,趙過、楊萬虎等等且不多言,只常遇春、傅友德兩員猛將,王保保與賽因赤答忽能堅持到現在,已經殊為不易了。
——須知,在原本的歷史中,能在朱元璋手下出人頭地的武將,多數都是淮西人,比如徐達、湯和等等,後世人將之統稱為“淮西勳貴”。
屬於外來人的,要說也有不少,但是最出名的只有兩個,便正是常遇春與傅友德。常遇春就不用多說了,在吳軍中的地位可謂僅次徐達。
而傅友德,雖然投奔朱元璋較晚,但是明軍伐蜀時,卻也身居主將之職,與湯和分領一軍。成都之戰,他令“強弩火器衝之,身中流矢不退,將士殊死戰”,從而大破蜀軍的“象陣”,因而“蜀地悉平”。戰後,朱元璋制《平西蜀文》,“盛稱友德功為第一”,功勞尚在“倜儻多計略”的湯和之上。又數次出征塞外、雲南,皆建立下了赫赫的功勳。
徐達、湯和等“淮西勳貴”,要說有沒有才幹?當然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