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烏斯藏之前,韓陵山以為自己還需要費一些力氣來發動這裡的窮苦百姓,最後完成驅逐土豪劣紳的目的。
來到烏斯藏開展工作之後,韓陵山敏銳的發現,讓這裡的百姓自發,自覺地完成社會改革是一件沒有可能的事情。
如果說大明的窮人過著食不果腹的悲慘日子,那麼,烏斯藏的窮人過得根本就不屬於人的日子,她們過的生活甚至連悲慘的邊都沾不到。
悲慘的生活至少要先有生活才能悲慘,而他們——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生活。
高原上的土地遼闊,看似有數不盡的土地,可是,這裡的土地有三成屬於官員,有三成屬於貴族,剩餘的四成則屬於寺廟。
至於平民,他們什麼都沒有。
或者說,整個烏斯藏,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平民。
這裡的社會階級構成極為簡單——僧侶,貴族,以及奴隸,沒有中間階層。
這裡也沒有平民生存的空間。
在大明,百姓至少還有憤怒的權力,有反抗的權力,就像李弘基,張秉忠,以及雲昭做的那樣,沒有了活路,人們還有透過武力反抗,要求重新分配社會資源。
這個權力不是誰給的,而是大明百姓天生就有的權力。
在烏斯藏,人們只聽說過單獨個體的反抗事件,卻很少聽到大規模農奴起義的事情,這其實不奇怪,因為烏斯藏的農奴,牧奴們身上揹負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官府與貴族統治著他們的肉體,而僧侶神官們則統治著他們的靈魂,也就是說,在烏斯藏,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之後,這裡的貴族,官員,僧侶們已經形成了一套嚴密的可以將農奴,牧奴,牢牢綁縛在最底層的一套手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