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倭寇來說,入朝作戰的重點就是迅速的侵佔朝鮮全境,確定統治,然後將這裡經營為進攻大明的基地。
先期作戰目的在陸上,海上顧及不到,居然就讓全羅道左水使李舜臣帶出了五十多艘船,一路上慶尚道和忠清道的水師紛紛前來投奔,等到達仁川的時候,已經有足足一百三十五艘的規模。
朝鮮水師的精華在全羅道和慶尚道,全羅道的左水使在各處的地位最高,偏生這次過來匯合來的各路船隊中,沒有官職大過李舜臣的將領,自然而然的,這水師的總管就成了李舜臣。
板屋船和龜甲船走的不快,又或者是朝鮮國王走的太快,朝鮮水師殘部趕到仁川的時候,就知道朝鮮國王和大臣們已經到達大明的訊息,李舜臣等人一邊無奈,一邊也只能是派人聯絡國王,然後本部留在海上作戰。
他們在其他處活動還好,在仁川這邊活動卻是倭寇不能允許的,漢城是倭寇朝鮮攻略的腹心之地,萬萬不能容許。
倭寇對朝鮮的軍力都是輕視異常,因為朝鮮陸上表現實在是一塌糊塗,想來水師也毫不到什麼地方去,都是土雞瓦狗一般。
沒想到一交戰就是吃了苦頭,倭寇的二十幾艘戰船在第一次戰鬥中被撞沉十五艘,其餘全部被焚燬。
從釜山那邊走陸路運糧去漢城顯然不如海路運糧到仁川然後走漢水到漢城方便,倭寇又是糾集了九十餘艘戰船前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