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臨朝,百官與會,這樣的朝會分為三種,正旦、冬至以及萬壽聖節這三天的朝會,百官、勳貴以及夠資格的臣子都要參加,在正殿參拜皇帝,稱為大朝;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百官穿禮服在正殿上參拜皇帝,這稱為正朝。
以上兩個集會都是禮節性的,並不參奏商議政事,還有一種朝會的名稱叫做日朝,也就是皇帝每日例行處理政務的會議。
參加這個朝會的,一般都是內閣大學士,六部九卿,有司禮監的太監們當值,其餘品級的官員則按照要求宣見。
在太祖朱元璋的時候,每日朝會共有早朝和晚朝,後來漸漸的簡化為早朝的程式。
隨著司禮監和內閣制度的成熟,整個大明的政治體系實際上並不需要太多皇帝的參與就能自動運轉起來。
所以才有正德皇帝的喜好武事、遊歷,所以才有嘉靖皇帝的二十多年不上朝,實際上也沒有對國家大政造成什麼負面的影響。
不過皇帝乃是天下之首,在儒家評價的標準中,天子是否直接參與政事,往往就代表著他是賢君還是昏君。
皇帝的賢明昏庸,也直接影響到天下對內閣大學士和六部九卿的評價,決定他們能不能在這個位置上做的穩當,要不然那些喜歡鑽牛角尖的御史言官參奏,再被有心人利用,還真是麻煩。
萬曆五年的大明,決定天下大計,執行國策的實際上只有一個人,內閣首輔張居正,所謂國家大政,有沒有萬曆皇帝的參與並不重要,與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結成同盟的張居正有足夠的力量決定和推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