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道題說起來還真有意思,若不靠抄襲,比起寫死板的八股文可有意思多了。
比如第一題涉及舉賢,第二題涉及變法,第三題則與外交有關。第四題涉及,平戎,第五題則關係到國家如何處理中央政府於藩鎮的關係。
其實,會試比起以前的童子試和鄉試要有趣味得多。童子試和鄉試考的是讀書人對基礎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能寫文章,能背書就可以了。可會試不同,是為國家選拔高階人才,選拔可以擔任一縣之長的基層領導。光能背書寫字,並不足以為君主和國家分憂。
能中進士、賜進士和同進士的,不但要有理論基礎,還得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以及對當前這個社會有一定的認識。
因此,第一場三天所考的史論,不但可以從中看出一個考生對國學和歷史的掌握程度,也能看出他以史為鑑,對如今的社會形勢的判斷。
至於第二場,則需要寫奏摺,寫公文,寫策論。
這兩場六天的內容全部都是理論聯絡實際,如果真的認真選材,倒也能很容易將有知識,有能力的讀書人選拔進公務員隊伍當中去。
所以,現代人所認為的科舉不過是寫寫八股,選拔的都是一群死讀書的書呆子的印象並不正確。至少,就明朝的科舉制度而言,一個書呆子,最大的成就也不過中個舉人,要想中進士,那是斷斷沒有可能的。
再說了,就孫淡所認識的如楊慎、王元正等那些中過進士的翰林們,又有那一個不是人情練達、知識淵博的學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