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漢成帝立定陶王為皇太子,立楚孝王孫景為定陶王,奉共王祀。共王者,皇太子本生父也。時大司空師丹以為恩義備至。
今陛下入承大統,宜如定陶王故事,以益王第二子崇仁王厚炫繼興王后,襲興王主祀事。又考宋濮安懿王之子入繼仁宗後,是為英宗。司馬光謂濮王宜尊以高官大爵,稱王伯而不名。
範鎮亦言:‘陛下既考仁宗,若復以濮王為考,於義未當。’
乃立濮王園廟,以宗樸為濮國公奉濮王祀。程頤之言曰:‘為人後者,謂所後為父母,而謂所生為伯、叔父母,此生人之大倫也。然所生之義,至尊至大,宜別立殊稱。曰皇伯、叔父某國大王,則正統既明,而所生亦尊崇極矣。’興獻王於孝宗為弟,於陛下為本生父,與濮安懿王事正相等。陛下宜稱孝宗為皇考,改稱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大王’,妃為‘皇叔母興獻王妃’。
凡祭告興獻王及上箋於妃,俱自稱‘侄皇帝’某,則正統、私親,恩禮兼盡,可以為萬世法……”
這就是禮部尚書毛澄所上的奏摺。
據孫淡所知,這就是因為有這份奏摺,這才開啟了嘉靖初年長達數年的大禮議之爭。
按照歷史本來軌跡,毛尚書這分奏摺應該在皇帝登記第六天就出現的。但這件預料中的大事件卻沒有發生,這就讓孫淡有些奇怪了。
後來他也想了想,這才明白。皇帝進京城時的大明門事件因為有孫淡提前通風報信,皇帝的態度比起真實的歷史上要堅決許多,這也讓楊首輔和群臣見識到小皇帝的剛強,不再拿他當一個小孩子看待。也因為心中有顧慮,群臣也沒有冒動,只在下面暗暗觀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