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讀完四書五經,學會寫八股,這事對我來說也沒什麼難度,可放在古代卻未免驚世駭俗,將來還不知道要出多少風頭啊!”孫淡不禁苦笑起來。
想到這裡,摸著鼻子琢磨了半天,決定先去找個學館,看能不能找一個名義上的老師。
明朝的教育體制總的來說分為官學和私塾兩種,所謂官學,這很好理解,就是政府開辦的學校。明朝地方官學分為府、州、縣三種,最初於洪武三年在地方上普遍設定。就鄒平縣的學校而言,教官有教喻一人,訓導二人,這三人都是州學道派下來的國子監監生,肚子裡也有真才實料,師資力量非常強。名師出高徒,有這三個能人在,鄒平縣這幾年也出了好幾個秀才。因此,進縣學讀書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進縣學讀書還有一樁好處,只要能獲得學籍,每月可領六鬥廩米,到年底還有四兩銀子的生活補助。因此,官學的學員也被人稱之為廩生。老實說,這六鬥米對已經窮到山窮水盡的孫淡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誘惑,如果能見縣學,靠這點補助,足以讓他和家中那個突然鑽出來的未婚妻不至於餓死。
可是,這裡有個問題,進官學需要資格。
按照規定,只有秀才才能進官學讀書,獲得國家補貼。也就是說,就算孫淡有些進官學讀書,也得等透過縣、州、院三級童子試再說。
而如今,他不過是白丁一個,要想進官學混三頓飯無疑是天方夜譚。再說了,官學生員有固定名額,每縣只有二十名,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而據孫但所知,鄒平縣的廩生名額也滿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